石猛此时恰如其分地问了独孤信一句:“独孤贤弟,咱们抛开历史以讹传讹的事情,不问朝堂斗争的那些人究竟谁是谁非,平心而论,北宋王朝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多的‘名相’,就没有一个能够帮助皇帝老儿把国家治理好?就没有一个像姚崇、宋景那样能够使国运昌盛的盛世宰相吗?”
独孤信答道:“我当年跟随柳贯先生读书时,柳先生说北宋是被吃穷的,所谓的‘积贫积弱’并非天灾,实乃人为,都是那些所谓的名臣名相们掩耳盗铃的结果。”
杨逍听到这里倒来了兴趣,便问独孤信道:“大哥哥说的这些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请你继续说下去。”
独孤信笑道:“我说的这个也只是柳贯先生的一家之言,不一定跟事实一致。北宋开国时,每年财政收入不过两千万钱,宋太宗尚能灭北汉拼辽国。宋仁宗在位时,北宋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早已突破亿钱,边防也是多年承平,财政负担却越来越大,国家越过越穷,国库年年空空如也。最为关键的一条原因,就是朝廷养的官员太多——北宋开国时,全国的官员不过万人而已,到北宋中期时,举国官员将近三万。这些官员可是全都需要国家养活的,不仅官员本身,还有一家老小呢。人们都说北宋官员的俸禄高,但是处于基层的官员,日子还是比较清苦的。俸禄高得没边的,却永远都是那一群不干活的人:退休的重臣们,尤其是那些人们所谓的‘名相’们。北宋朝廷的‘恩荫’制度规定:宰相级别的高官退休,不但官员个人依然享受优厚的宰相级别俸禄,其亲戚子弟甚至学生,都可以跟着升官发财。宋真宗年间的宰相王旦去世,跟着连带升官的门生亲眷,竟有近二十个人。从此以后,这个‘退一个养一群’的‘恩荫’与俸禄制度,就成了北宋王朝的传统。发展到宋神宗年间时,单是汴京城里,什么事都不总干,却享受朝廷厚养的高官,就已有数百人之多。俗称‘富宋’的财政收入,基本都用来填这坑。填到北宋亡国前夜的宋徽宗年间,这‘坑’更是越发填不满,因为官员越来越多,朝廷给自己挖的坑越来越大,能用来填坑的钱却越来越少。照着曾经担任北宋淮南转运使,名叫张根的人叫苦说:‘淮南每年交朝廷的三亿文财政,居然连养活洛阳城的那些退休老臣都不够。’背着这么多‘名臣’负担的北宋王朝,半壁山河沦陷,自然毫无悬念,虽然每个任的北宋皇DìDū想着收回作为北方屏障的‘幽云十六州’,却往往是有心无力。换句话说,北宋就是被那么多白吃国家财政的人,活活吃到死的。”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