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道:“李太白平生虽然潇洒高调,却有一大憾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他虽然生在大唐的开元盛世,本人又才智过人,理应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不料却因李氏家族的隐秘背景、家父经商、门第低下等多种原因,李太白不能名隶士籍,自然也就无缘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他从小只能在山野中识字习剑,博览诸子百家‘奇书’,浸染道教,这种奇而不正的教化和单纯的环境,造就了他反抗传统、浪漫潇洒、追求神仙世界太平社会的价值取向。纵然世道对李太白不公,但并不影响他的鸿鹄之志。”
独孤信附和道:“李太白跟王子安的人生态度颇为一致,他真正做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曾在安陆小寿山写下《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此文集中体现了李太白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和功成身退的人生追求。当时,曾受三代皇帝旌表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见李太白资质脱俗,才气非凡,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太白深受鼓舞,作《大鹏赋》以自勉:‘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摧。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自称有‘块视三山,杯观五湖’之气魄,羞与‘蓬莱之黄鹄,苍梧之玄风’为伍。”
可杨逍却有不同的意见:“李太白虽然李太白才艺高拔,但是命运多舛。在皇帝身边,像李白太这样棱角分明的‘硬骨头’肯定难以立足。他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就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表白心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过仕途的不顺,才造就了李太白‘诗仙’的成就,正所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眼看天色已晚,石猛向独孤信和杨逍建议道:“二位贤弟,我们不如快马加鞭,找个地方暂住一宿,这里离峨眉山已经不远了,我们明天早起来再峨眉山。”独孤信和杨逍点头表示同意,三人便快速打马向前。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