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我能!因为唐朝人普遍崇拜弥勒佛,特别是武周一朝。佛经里说弥勒佛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佛转世,天下百姓对弥勒佛的崇拜帮助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成功登皇帝之位。由于女皇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天下塑凿弥勒佛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离武则天当政的时代仅仅二十余年,所以当海通和尚带人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即是能为人间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的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等,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记载和规定去修建的。天竺佛像的‘宽肩细腰’,在乐山大佛的身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展现了唐朝人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势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天竺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而‘布袋弥勒佛’则是根据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和尚是浙江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过:‘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人们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都塑成了他的形象。所以天下皆知弥勒佛就是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石猛道:“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你能说出来乐山大佛的前世今生,也算是与此大佛有缘,我们即刻启程,去拜乐山大佛。”
独孤信和杨逍喜形于色,快速地收拾行装,备好三匹良马,三个人翻身马,便奔乐山大佛而来。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