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杨逍那眼巴巴的样子,独孤信觉得非常好笑,便笑着开始给他接着讲道:“邵雍此人比较有趣,他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范阳人,也就是安禄山起兵反唐大本营所在的那个地方。邵雍年少时随父亲邵古徙居卫州共城。他布衣疏食,刻苦为学,师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后又出游河、汾、淮、汉,居洛阳三十年,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数诏不仕,司马光、富弼等人为其买地筑宅,取名“安乐窝”或“长生洞”,卒谥康节。他根据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之说,将他创制的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图,分别定之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在其文王八卦图中,又分为文王八卦次序图和文王八卦方位图两种,此两种图式,后来均载入朱熹的《周易本义》中。‘以图解易’是整个宋易的一大特征。邵雍即为此中之中坚。邵雍的先天图,蔚为大观,他根据自己的《先天图说》,按象数的‘顺’、‘逆’推论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认为一切事物‘以类推之,从可知矣’,从而开创了易学中的先天象数学。他也是理学诗的倡导者,朱熹曾评价他说:‘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他是“五子”中最喜欢写诗而且流传诗作最多的理学家。”
杨逍道:“对于邵雍,我是一无所知,不过对于横渠先生,我还是非常喜欢的,他那横空出世、惊世骇俗的‘横渠四句’,历代读书人爱不释手,纷纷用它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独孤信道:“横渠先生名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人,世称横渠先生。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熙宁二年他经吕公著举荐,为崇文院校书,后以病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在当时被称为‘关学’。他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成为无形的‘太虚’。横渠先生沿用《论语》中‘两端’一词来表达事物内部矛盾性质,认为气分阴阳两端,即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着的两端。两端的矛盾斗争形成宇宙间事物的运动,他称矛盾运动为‘参’,这就是所谓的“两端一参”论。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花费在思想体系的建构,对于文学创作并不十分用力,故作诗不多。
另一位大儒生程颐评价横渠先生时说:‘《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可见横渠先生在当时的地位。?”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