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用充满担忧的眼神看着独孤信道:“当高贵品质落入了肮脏不堪的阴暗世界时,人们的信仰就只剩下了利益!在当今这个世界,利益成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曾经振臂高呼,为民请命的大宋王朝的忠臣孝子,现在有多少人都在做蒙古鞑子的走狗。”
独孤信也不无担心地接着杨逍的话说道:“蒙古人自北方草原而来,他们习惯了快马弯刀,也只擅长于所谓的‘弯弓射大雕’。对于礼仪教化和孔孟之道,他们根本不屑一顾。如今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与它们有着莫大的关系。”
杨逍道:“人们常说‘家贫出孝子,国破出忠臣’,大宋王朝不覆灭,人们都不知道文丞相的可敬,更不会看清楚吕文焕的虚伪和懦弱。”
独孤信道:“所以我才担心以后的事情。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蒙古人的铁蹄在中原大地肆意践踏,更不可能对于世风日下和道德沦丧的状况袖手旁观。所以要恢复中原,绝对不能忽略纲常伦理和圣人之言。”
杨逍道:“现在的读书人越来越少,曾经许多读书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是手无缚鸡之力,至少他们还坚守着孔孟之道,张口闭口就是礼义廉耻和三纲五常。”
独孤信道:“前朝是读书人最辉煌的年代,人们还坚守着真宗皇帝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信条,不论出身、不论背景,人人都有机会凭借读书实现人生大反转。许多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出将入相者更是数不胜数。”
杨逍道:“读书多的人,往往会对自己要求非常高,他们读惯了圣人之言,也就以圣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也约束别人,将自己的人生和行为习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向圣人看齐。”
独孤信道:“要不是前朝人读书成风,那些大学者以圣人的标准
要求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多有影响力的儒生呢?当时的易学,流派丛生,新义迭呈。有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五位当世巨擘,并称为‘五子’。”
杨逍道:“程朱理学,前有二程,后有朱子,他们各个都是饱学之士。我知道他们不光是读书,还有著述传世,只是不清楚他们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还请大哥哥不吝赐教。”
独孤信笑着问道:“前朝列位有名的大儒,每个人的事迹你都知道,是不是想考考我?”杨逍答道:“不是的,我对他们的生平和主张,也仅仅是一知半解,虽说知道一点,却总是理解不够全面,还希望大哥哥能够教我一些。”
独孤信也就不再推辞了,他清了清嗓子道:“那我就献丑了,先说周敦颐,他字茂叔,是道州营道人。晚年建书堂于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命名为濂溪书堂,故后人又称其为濂溪先生。他的学说根植于《周易》,主张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并以此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当时学者解易之先驱,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他依据《易传》、《中庸》和唐朝人韩愈的《原道》,糅合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太极图》,提出了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观念。《通书》的基本思想则是把儒家《中庸》中‘诚’的思想融入易学之中,将《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中的理学问题纳入到易学的体系之中,为理学体系的打下基础。
我前面说的这些东西都佶屈聱牙,不过他的那篇《爱莲说》还是脍炙人口的,你试着背出来。”
杨逍知道独孤信在卖关子,他也就没多想,脱口而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完之后,杨逍让独孤信接着讲邵雍的事迹,他虽然催得很急,不过独孤信却不紧不慢,先看了看窗外的雨有没有小一些,再斟了几盏茶,润了润嗓子。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