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其实横渠先生的境界,也是随着其人生经历的改变而不断提升的。他天资聪颖,少年丧父,性格早熟。因当时西夏经常入境侵扰,他一度醉心兵事,想在疆场建功立业,二十一岁时,他曾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范仲淹呈《边议九条》,陈述自己的见解。范仲淹在延州军府召见了他,认为这位儒生志趣不凡,见识超群,可成大器,便劝他说:‘你是儒生,当以弘扬圣人名教为事业,何须研究军事!’与范仲淹的会面改变了横渠先生一生的命运,宋朝少了一位可能的将军,却多了一位旷世大儒。横渠先生一生都支持人们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还特别重视学以致用和人格修养,他主张恪守儒家的道德规范,要根据儒家的理想来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杨逍道:“如此说来,横渠先生并不是一介酸腐书生,而是有理想、有主张,又着眼于现实的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又时时关注民生,以天下为己任。”
独孤信道:“是的,横渠先生认为要想真正完成理想的人格,不能单靠‘内圣’的心性修养,还要参与到‘外王’的事功致用,从而真正领悟到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位置。”
杨逍接着问道:“程家两兄弟与横渠先生相比又如何呢?”独孤信道:“各有千秋吧,二程开创的学派是‘洛学’,横渠先生则开创了‘关学’,在当时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宗师。”杨逍再次问道:“那么,谁更能影响后世呢?”
独孤信答道:“对赵宋王朝来说,二程的学说与皇帝老儿的私心更能合拍。他们是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他们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就二程的学说主旨而言,兄弟俩并无二致;但在义理的具体延伸、阐发及个人性情方面,他俩却有着较大差别。不过,他们两个对于官家思想的统一,还是非常重要的。大程德行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小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
杨逍道:“什么狗屁‘存天理,去人欲’,这程家两兄弟难道自己没有想法吗?”
独孤信道:“首先,你说话不应该那么粗鲁;其次你对二程的理解似乎并不透彻;还有,你应该多读书。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种情况。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一个儒者,应该通过修心彻底地去掉人欲,心中全是天理,就能达到圣人的水平。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杨逍道:“我现在才明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的深意。”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