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于‘游侠’有如下论断:“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独孤信道:“江湖的‘侠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墨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家的一支,与墨辨组成墨家。代表人物有墨翟、徐夫人等。二是任侠,他们是先秦时期对于游侠的统称。代表人物有盖聂、荆轲等。第三类是义侠,是春秋战国时期,侠家的别称,据传为苏秦传人创立,以‘侠义爱民’为教义。”
杨逍道:“据我所知,侠是一种特殊人物,影响所及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侠’的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侠以武犯禁’、‘国平养儒侠’。韩非之后,在《史记》和《汉书》中,又出现了诸如游侠、豪侠、节侠、气侠、轻侠、伉侠等称谓。与侠的名称联系比较紧密的还有‘刺客’、‘必死之士’等。”
独孤信道:“侠与刺客是有区别的,但在内涵、外延又具有交叉的特点。刺客乃为人所使进行有预谋的刺杀者,他们的行为只向其主使者负责,对其行动很少作是非判断;侠客重信义,更看重的是是非判断。抑强扶弱、惩恶扬善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杨逍又道:“侠兴起于战国,思想多少受墨家学派的影响。当时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墨家主张‘赖其力者生’,把天下一切怨恨祸乱的根源都归结为人们的不相爱,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改造社会的原则。墨派人物为了推行其主张,皆能赴汤蹈火,不避艰危,故当时的墨家弟子有‘墨侠’之称。”
独孤信补充道:“《墨子·经》解释任侠的‘任’是这样说的:‘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墨子·经说》更进一步强调说:‘任,为身之所恶。以ChéngRén之所急。’这种行为的最高标志就是‘贵义’。‘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这种为义不避生死的崇义精神,无疑对侠客重义轻生的气节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墨子之徒为‘侠’是为了实践他们的社会理想,这是一种舍命行道的精神;侠客混迹于社会之中,他们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但很难说他们有什么明确的社会理想。墨家把主裁正义的权力,托付于‘天’和‘鬼神’;而侠客是主张恩仇必报的,并以自己的刀和剑去惩恶扬善,思想和行为都与墨家有着根本的区别。”
杨逍仍不罢休,接着说道:“
在那春秋战国之际,‘周室道衰,礼法隳坏,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棁,其流至于士庶,莫不离制度’(《前汉纪》卷七)。礼崩乐坏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士’阶层的壮大和活跃。”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