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处世之道,张三丰又给独孤信和杨逍强调学武之人的品德,即在“武德”方面的修养。遵守武德是作为学武者的根本,武德是武侠的灵魂。
江湖人重视的是学武之人的人品,其次才是人的才能。因此,在江湖偷师窃艺乃是武林中的大忌,比偷窃财物更让人痛恨百倍。凡是不得师授而自行偷学武功者,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让之成为废人等,就是一个公认的基本武学道德的表现。
强调武学道德也是重视人品思想的表现。因为习武是为善,是为了行侠仗义、伸张正义。江湖中每时每刻都不免要发生打打杀杀的**,这种现象对于学武的侠客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困扰,武功本身没有善恶之分,行善则武功愈强愈善,肆恶则武功愈强愈恶。
独孤信和杨逍听了张三丰的一番讲述才明白,原来习武之人是靠悟性来提高武术水准,靠武德来安身立命。在江湖,武是江湖人地位高低的一种标志,学武的目的就是抑恶扬善、行侠仗义。“武”就是为“侠”服务的。
张三丰之所以把自己门派的武功放心地传授给独孤信和杨逍二人,一是想看看他们的悟性,二是想看看他们的武德,在此基础,宣扬自己门派的威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张三丰之所以能够开宗立派,成为一派掌门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他认为学武与做人,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在本质都是一致的。学武,讲求功、技、艺;做人无非仁、智、礼。
独孤信和杨逍二人得山来,就有张三丰亲自接待,而且还传授他们武功、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世。独孤信知道能够得到张真人亲自接待并传授武功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张三丰并没有亲自演示武当派的武功,只是教给独孤信一些内功心法和武功口诀,旁边的几个武当弟子已经面露不悦了。独孤信是何等聪明之人,知道这武当山不是久留之地,不如趁早告辞。
张三丰也感觉到弟子们似乎并不欢迎独孤信和杨逍,可能是在峨眉派立派大典独孤信出尽了风头,让武当弟子觉得自惭形秽。
看到独孤信和杨逍告辞,张三丰也不好多说什么,就亲自送二人下山,临分别前,张三丰告诉独孤信一句真言:“学武之人,不到迫不得已,不要以武服人,而要以德服人。”
二人下了武当山,却不知道该投何处去。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