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很早就在中原地区接触了一些知识分子,了解了传统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历史过程和文化特点。
所以当时北方汉人,特别是汉人中的知识分子对忽必烈抱有很大希望,觉得他是个大救星。因为别的蒙古贵族都对这些传统的中原文明没有兴趣,只有忽必烈表现出学习的热情和改革的愿望。
所以大批汉人知识分子都投奔到忽必烈的王府,给他做谋士,出谋划策,协助他管理新征服的汉人城池。这和他爷爷成吉思汗很像,成吉思汗当年帐下也是多民族的能人齐聚一堂。
蒙古人在灭掉金朝以后不久就对南方的大宋发动了战争。一方面蒙古大军没有全力攻宋,好多地方都在开战,他们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攻打大宋的战场上来,所以导致战争拖延很久。
另外蒙古大军攻宋的时候,把重点放到了四川地区,打四川费了很大的劲。因为四川这一带山很多,唐人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那样的地形,蒙古骑兵完全施展不开。后来四川打不动,又往南打,灭了大理国,又收服了吐蕃,甚至前往越南,想着迂回包抄,进攻大宋。但是费了很大的劲,效果不好。
因为赵宋王朝自从南渡之后,统治中心便从黄河中下游转移到长江下游,蒙古人从四川到云南,再从云南到越南,打了半天,又绕了很大的圈子,最后没有打到要害,又把目标锁定在襄阳城。
蒙古对大宋的进攻应该说不算成功,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却一直处于一个僵持阶段。虽然有时候互有攻守,也互有胜负,谁也无法打破这个平衡。
忽必烈认定了,襄阳城这颗钉子,一定要拔。蒙古人眼中的襄阳城经过多年经营,如今已经是大宋军事重镇,驻扎有大量部队,囤积了很多物资。
一时半会打不下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人最终决定,那就用最简单也最熟悉的办法,包围襄阳!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