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高肇尽管恶贯满盈,其罪当诛,可取胜的高阳王元雍、领军将军于忠等人也并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归根结底这充其量也只是一场太子党与外戚党的权力斗争而已,本着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道理,作为高皇后对立面的胡氏自然而然被太子党极力拥护。
太子党首先让受排挤的任城王元澄,以及宣武帝的弟弟元怿、元怀三位分别担任司空、太尉和司徒,即三公。然后把昔日的高皇后今日的高太后迁到洛阳附近的瑶光寺去做尼姑不得随便入宫,并在几年后由胡氏派人秘密毒死改尊胡氏为皇太后。
权力稳固后,诸位亲王联合群臣奏请胡太后临朝,胡太后母仪天下,成为元魏继冯太后之后第二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
太子党自以为聪明,让没什么背景的女流来处理朝事,必不会像外戚那样难以驾驭,然而他们怎么会想到,眼前的这位弱女子,却有的是手段,而且还变本加厉地搞烂了元魏朝廷。
以至于弄到现如今需要以政变囚禁胡太后才能够将一众外戚压下的局面。
而第一个让众人认清胡太后面目的人就是于忠。
于忠是宣武帝身边的老臣,也是经过外戚高肇一连串恶搞还能活到孝明帝一朝的少数近臣,他仗着资格老、功劳高,一手抓政令发布,一手抓宫中侍卫,有意专断朝政,尚书左仆射郭祚和尚书裴植见此便劝高阳王元雍想办法把于忠派到外州为官。
谁料想跋扈的于忠知道了干脆假传圣旨,杀了郭裴二人免了元雍的官职。
这本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举动,众人皆以为于氏的好日子会就此到头,可不曾想到胡太后一临朝尽管马上解除了于忠侍中和领军的职位让他去冀州做刺史。可实际上打心底里胡太后还是认为于忠的功劳是主要的,夺权之后也没理睬元雍等人的弹劾,并不过多为难于忠,反倒明里暗里多有照顾,对其既往不咎。
一年后又让他回京城为官,弄得于忠不但不怨恨,还感激涕零。
也正是胡太后的这一举动让于氏一族彻底倒向了她那一边,而这位先前多有提过的于忠则是怀荒镇军于景之兄,更是此番引入柔然人意图借机解救胡太后,使其重新临朝的主谋之一。
可想而知,有了于忠的榜样,太子党的其他成员便不敢看轻胡太后,胡太后做事逐渐大胆起来。按照礼法,只有皇帝对下级发布的文书才有权称为诏,其他人发布的文书只能称为令同理,下级只有对皇帝上疏时才能称呼陛下,对皇后、太子等只能称呼殿下。
胡太后不满于低一等的称呼,把自己发布的令改称诏,要求群臣上疏用陛下的称呼,自己则用“朕”这个皇帝专用字眼。之后,她又以小皇帝年龄太小为由,提出自己代为主持祭祀,这也是越礼的行为,直到胡太后被自己所信任的元叉突然发难软禁,夺走一身大权。
想到这里张景宗不由皱了皱眉,若他与苏绰所猜测的不错,那么恐怕此番柔然人退去之时便是外戚突然发难推胡太后重新掌权之日,既是如此恐怕这位尝过了背叛的胡太后会更为变本加厉的抓紧朝政。
问鼎南北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