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远看着眼前这个瘦高个儿直发愣,顾宪成,东林党的那个顾宪成?不在无锡老实呆着,他什么时候跑成都来了?大明朝可就是被这些家伙斗来斗去给斗垮的,要不要请三娘找机会做了他?
顾宪成在小凌远父母墓前郑重祭拜了,起身见凌远神情有些恍惚,“凌先生请节哀”。
凌远点点头回过神来,“谢谢,叔时兄请”。
“冒昧打扰,是因出来日久,恐家中多有挂念,明日便要回去了,不想与先生缘悭一面,还请先生见谅”,几人坐下寒喧几句,顾宪成道出来意,“昨日拜读了先生几篇大作,一夜难寐,多有不解之处还请先生解惑”。
“不敢,先生请讲”,凌远暗自打起精神,这家伙可是万历四年丙子科南直隶乡试解元啊,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可不是自己这个东抄西摘的西贝货。对付这样老奸巨滑的家伙他可没多少底气,还是得想办法除掉才是,三娘现在掌管锦衣卫西镇抚司,悄悄干掉几个人应该不难。
“先生《论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以‘摊丁入亩’解决‘滋生人丁加赋’等前政难以解决的问题,根除丁税诸多弊端,在下深以为然”,顾宪成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上了凌远的黑名单,时刻都有性命之忧,皱着眉头言语很是恳切,“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人头税,固然能解决无地、少地农户的负担,‘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是前人从未做到过的事。但是,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人口大量增加。同样的田亩同样的产出,如何能供养这多出的人口?”。
这家伙是忧国忧民还是沽名钓誉?可他这一番见识却是让凌远高看了一眼,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历史上,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从乾隆六年(1740年)人口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1790年)突破3亿,再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1830年全世界人口为10亿),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可这不是关键,这家伙既然有这样的见识,自也不会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
“增加了人口就是增加了劳力,这样便可以开垦更多的粮田,产出更多的粮食,这不当是个问题”,见凌远摸着下巴目光深沉,张敬修接过话来。国以民为本,对于任何一个朝代而言,人口都是国家的基础,没有哪个朝廷会嫌人口多,会为这个而烦恼,叔时兄这个问题有些令人莫名。
“不是还有红薯么?”,李得佑看看众人,“叙州试种,红薯平均亩产达到三千四百三十二斤,若向全国推广,平均亩产便是有所下降,当可能达到三千斤上下,是现在平均粮产的近十倍。如此计算,便是不增加田亩,也足以令我大明不再受缺粮之若,也足以养活多出的人口了”。
“民以食为天”,凌远顾宪成都顿了一下,“若遇连年大灾,又当如何?”。
众人俱是一怔,没想到这样的话竟是从这两人口中同时说出来,连语气神态也一模一样。凌远、顾宪成相视了一眼,却是都没有从对方眼中看到多少惺惺相惜恰逢知音的欣喜,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沉重了。‘国以民为本’固然不假,但‘民以食为天’在这个时代才是最沉重的。人口少,遇上灾年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可若是人口太多,又能去哪里拆去,哪里又能拆得出来,哪里的人命又不是人命了。顾宪成有句话怕是没敢说,这红薯说来都算是祸源之一了。
不知这家伙是先下之忧,还是故意来泼冷水,但凌远问出这句话后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明朝亡于人祸,党争、厂卫、宦官、战乱,一点一点把大明朝拖入了黑暗。明朝也亡于天灾,长达七十年的小冰河期导致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令得后世人常自嗟叹惋惜。
一本万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