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冰河期是指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明朝晚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而最冷的一段时间正好发生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的明末,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导致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又称三秦,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之为‘辅’),尤其是崇祯末年的全国性大旱灾,从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受灾人口来看,堪称千年难遇的超级大灾。崇祯十年(1637年)年始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崇祯十一年向南扩大到皖、苏等省,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终于湖南。连年大灾导致多地粮食大幅减产乃至绝收,粮价飞涨,崇祯十二年,米价一石飙涨到了银一两,次年更升至银三至五两,‘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这对于正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大明朝来说是致命的一击,长期的饥荒最终使战乱无限制扩大,让满清得以趁虚而入,华夏民族自此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
小冰河期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这种理论或许有些夸大,但却不是危言耸听,在凌远心里更是不敢有丝毫轻忽。在他穿越大明朝之前,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河期: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到西晋(包含三国时期)、唐末到宋初、明末到清初。气候的剧烈变化几乎与朝代更替,游牧入侵,农民起义完全相吻合。
这不是能用‘巧合’二字都能解释得清楚的,也不是用天下大势就能说得通的。中国古代是农垦社会,北方是生活于蒙古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气候寒冷致使北方遭受饥荒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方,中原的农民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而起。便是有土豆、玉米和红薯抗旱高产作物救命,明末的这最后一次小冰河期也导致人口锐减了一半。
从现在到这次小冰河期的大致起始时间万历八年(1580年),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便是到最寒冷的那段时期也不过只有三四十年。自己也许能躲过去,可弟弟妹妹、三娘、家人、朋友、族人,他们又会怎样,那个空间里便是再升级又能装下多少人?
“这,这算不算是杞人忧天?”,见气氛有些沉重,李得佑干笑了两声,“你们想得太多了吧”。
“先天下之忧而……”。
凌远斜了顾宪成一眼,“你不要老是学我”。
顾宪成一怔,瞪起眼睛,“怎地知道你不是在学我!”。
“我是解元”。
顾宪成噎住,“我,我定要中个解元给你看看!”。
“君子一言”。
“难道怕了你不成!”,顾宪成抬起手拍过去。
啪!
顾宪成傻住了,我刚才说了什么?便是胀红了脖子,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了,一甩袍袖,“留步!”。
“不送!”。
顾宪成走了几步又忽地顿住,大步跨过来,一把抓住凌远胳膊,“来来来,先磕了头再走”。
嗯?这次轮到凌远傻住了,众人都含笑看着,都当他二人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他可是却当真存了祸心的。这番大话若是传出去,一个‘目中无人’的帽子他顾宪成是肯定摘不掉了,至少在南直隶肯定是要臭大街了。以后再想凭吏部文选司郎中之便拉拢蛊惑,哪里还有人敢靠上去?说不定这家伙由此生出心魔,导致乡试名落孙山,自是没脸再考,就此泯然众人,都省得三娘动手了。
可这家伙现在竟然要拉着自己拜把子,果然脸皮够厚,心思够黑,深谙厚黑精髓,“拜了兄弟难道就不作数了么”。
“他们兄弟间玩笑,诸位切莫当真了,不得传出去”,方三娘笑着走过去,白了凌远一眼,“顾大哥性子直爽,你莫要‘君子欺之以方’”。
君子欺之以方?是这样用的么。
见众人都板着脸,想笑又不敢笑,方三娘一指凌远,“是凌解元教的”。
一本万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