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一行二十多人来到骡马店,赶考的才子们终于出发了,林瑶跟要过路的骡马店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打了招呼。这次结伴赶考的只有八人,而而随行的就快二十了,其中一大半是徐家的人,本是太平盛世,徐家这么谨慎估计是徐连仲大嫂的意思。也有一些小毛头孩子估计也是想到省城转转,不过这样也好,安全。
二大娘准备了很多干粮,杠火烧、肉干、咸肉、果脯,穷家富路,每家都有一个母亲的角色在担心。还从私房里拿出四两个金坠子,大约有三四两,给林茂缝在衣服褶子里,说万不得已再用。
林荃也给秀才们每人送了墨条礼盒,每盒六锭墨,墨面上书写着金榜题名等美好寓意的词,也有一些普通的墨条包了几大包,都是去年冬天做的,刚好用,放放更好,够秀才们用个几年的。
大家在骡马店住了一天,很快林茂就出发了,徐家的马车也装满了。林家人都出来送行,鞭炮放了十几支,林荀更是送出了莱阳地界。
五月间,缫丝差不多就结束了,各家的丝开始运往骡马店,林瑶还有一个角色,为岳父代收蚕丝,说是代收,实际上大部分是林家的,其它家也有,但是量小。量最大的孙财主的几个儿子,加起来没有二大娘家的生丝多,甚至一半也没有,没办法娘家的山头很多都是二大娘的了。紧接着,石敬与骡队也来了,将生丝直接装车,运到长山县老家,在那里织好、印染,当然石家他们也会卖出一部分生丝,这些利润林瑶不赚的,都让给了他老丈人。
紧接着,小麦收割,割麦种豆,忙碌的一年到了真正的高峰。林家尽管地不多,但也不少,女人在家里做饭看家,男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地里,趁着天没下雨,尽快抢收,山坡的麦子熟的早,收的也早,收好的麦子会拿出一部分来,磨粉煮熟发酵晒制,面酱就做成了,同时也有豆子做的豆瓣酱,大酱是北方人主要的调味料,但是只有这个时节做的晒的酱最香,暴烈的阳光,加上新出麦子,就是最浓的酱香。当然这些活都是女子在家里做,酱的味道好坏体现了女子手艺的精巧。
人间世之行路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