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议不妥。”公孙贺摇了摇头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韦氏、杜氏他们是关中的豪族不假,可是就以他们几个家族的能量,加上背后的几个列侯、外戚也不可能行事不留痕迹。囤积居奇是可以收获暴利,但若是惹恼了陛下反而不美。我们公孙氏一族,始终要把出仕做官当做正途,货殖之事挣得的财货再多也抵不过一个两千石。”
就算是能让族里的产业规模规模翻一番又有什么用处,真正想在如今这个时代成为人上之人还是需要做官。在公孙贺看来,为了财货上的收益惹怒了天子影响到族内子弟的前途那才叫得不偿失。
公孙氏本来就是北地郡的大族之一,等父亲公孙浑邪担任典属国、陇西太守并且受封平曲侯以后,公孙氏就成为了北地郡第一大族。等他们堂兄弟二人在跟随卫青征讨匈奴,并都被封侯以后,公孙氏的声势更上一层楼,如今在朝堂上也算是一方有头有脸的小势力了。
“依大兄的意思,我们就暂时什么都别做了?”公孙敖正色询问道。
公孙贺略一沉吟,转头问公孙敬声道:“敬声也听我们说了这么久,你对此事有什么想法?”
“儿子以为,我族也用不着什么都不做,若是到时候少府出面稳定物价,叔父不妨出手相助于少府。利润多少还是能有一些,总比一无所获要好。再就是通过此事还能让陛下知道我们公孙氏的忠诚,对侄儿和子阳的前途也有好处。”
“敬声果然聪敏。”公孙敖夸奖道。
“侄儿不敢当叔父之赞。”公孙敬声恭敬地道。
二十出头的公孙敬声也是天子任命的位侍中之一,父亲是当朝九卿之一,母亲卫君孺是皇后和大将军的长姐,身份之贵重可想而知。但是在内朝的表现还很不错,一贯以机敏著称。
“少弟过誉了。敬声能想到这一层固然很好,可是还是把问题想得简单了些。韦氏、杜氏等大族的密谋有成以上的可能不会实施,他们这些大族的身后之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行事不会如此鲁莽。如果没有关中七成以上的豪强参与此事,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波浪,桑弘羊这些年主持大农之事,为国库和少府积攒了大量的钱粮。”公孙贺微微颔首,对儿子的想法表示赞赏。
“那父亲的意思是?”公孙敬声追问道。
“你刚才提到帮少府稳定物价之议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纵然只有百一的可能,族内也可以想做好准备。少弟过段时日回北地郡一趟,北地太守崔宽和郡尉冯旁都与我族交好,可以联合他们一起依平准之策强购北地郡的各项物资。其他几个我族能够影响到的郡国都依此行事。”公孙贺从容地答道。
官商勾结这种事情从古有之。
自从管仲开启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官山海”模式,官商勾结都是发家最快的模式。他们公孙氏又是官、又是商,不搞官商勾结怎么才能发财致富。
“大兄之意,小弟明白了。过些时日,小弟就会回乡一趟。”公孙敖应道。
汉月照万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