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政治立场,天子都已经猜到他会说些什么了。
杜相夫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昧死以奏。慎子云:‘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天生万物,各有其职,此所以商贾行货殖之事也。故高祖之治天下,惟道是从,顺其自然。臣相夫顿首,再拜陛下!”
黄老之言!
哪怕是对朝中大臣还没有全部摸清楚底细,可是一听到杜相夫说起慎到的学说,霍嬗就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位九卿之首的学术倾向。
天子召见董仲舒贤良对策也就过去了二十来年,任用公孙弘担任丞相更是才刚刚过去了十来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之势虽然已经兴起,但终究不是西汉后期一家独霸的局面。
像高祖、文帝、景帝年间的功臣,其传家之学还多是黄老之学。
当然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归到底还是儒家的。像黄老学说中的很多精髓,最后也会成为儒家学说继续发展下去的养分。
对于这种黄老学派的旧勋贵而言,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平准、均输之类的政策,纯属是桑弘羊管得太多、祸国殃民。
没有如卜式那样直接在朝堂之上喊出“请烹桑弘羊”,已经是这位九卿之首的学问休养比较高,不肯这么直来直去的说话了。
杜相夫的话感染了朝堂之上的许多大臣,只见他们彼此交头接耳,对此事小声发表看法。
自从桑弘羊开始显贵以后,盐铁专营、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等一系列政策纷纷实行。
桑弘羊的每一个政策都主要指向此时的商贾群体,看起来和勋贵大臣并无什么挂碍。但是在中国,行商贾之事怎么可能没有一两个靠山,有了靠山之后又需不需要进行利益输送。可以说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都有那么几个商贾朋友,彼此之间都有着闪着金光的情谊。
为什么之前卜式提出“请烹桑弘羊”的口号后有那么多人响应,还不是因为感同身受,想要止损吗?
天子沉吟了片刻后,就道:“治粟都尉,就由你来向太常解释此事吧。”
霍嬗所在的位置只能看到桑弘羊的背影,只见这位当世经济第一人的身姿稳如泰山,显然是对此事胸有成竹。
“臣以为太常之言自有其道理,然失之偏颇。须知管子云:‘国准者,视时而立仪。’高祖之时,天下有六十二郡,及至陛下治世,天下已近百郡,户口更是倍于高祖之时。天下大贾,更是以奇致胜,经营工商之事,购置田产乃至素封之家。时移世易,高祖之法未必能适应当今之世。”
与后世不同,天下间公认的圣人乃是周公旦。
而管仲,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首辅之臣,在诸子百家之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基本上黄老、儒、法、墨等学派的学说都能看到对于管仲的推崇,是天下人公认的大贤。
关键是平准政策的雏形还真的出自这位春秋前期大佬的手笔。由于管仲相齐,更是齐黄老所供奉的祖师爷,用他的话来驳斥黄老,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在管仲治理齐国的思想中,由国家出面控制物价,统一制造器物并用于生产,对山林的采伐进行管控。反正大部分古典时代能够想得到的生产领域,管仲要求国家必须给予管理。这也是桑弘羊入朝以后采取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天子对杜相夫言道:“不知太常以为治粟都尉之言如何?”
“臣以为治粟都尉之言大谬。太宗令:‘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此令乃是为了使士庶皆可享其惠泽,可见自汉兴以来,诸位先帝无不是在与民休息,未尝行此与民争利之举。”杜相夫说道。
与民休息,这个词是自汉以来就倍受黄老政治家推崇的理念。也正是为了与民休息,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就采用了黄老之家的学说治理天下。汉初的名相如萧何、曹参等人都是将黄老之言身体力行地予以实施。六七十年间,就将因秦末大乱满地疮痍的天下恢复如初,甚至更加兴旺。文景二帝更是给天子留下了一个相当厚实的家底。
汉月照万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