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场大胜和“飞将军”李广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位史书上的“名将”在这一次的作战中又迷路失期了。战后,卫青派长史为李广部用去粮食和酒水作为犒劳,顺便责问一下这位迷路将军的迷路的具体情况。结果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将军觉得受到了刀笔吏的侮辱,就自杀了。
一年后,李广之幼子李敢得知父亲死亡的真相后,认为此事是卫青的责任,就报复性地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厚道人卫青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还把此事给按了下去。但是被外甥霍去病知道,就在一次甘泉宫的狩猎中射杀了李敢。
作为李敢的侄子,李陵和霍嬗的关系当然不可能好得起来。连带着张安世、司马迁等与二人分别交好的天子侍从之间也是颇有矛盾。
正因为两边的关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对于张安世会那样说,霍嬗是一点都不意外。反正就是个礼节上的事情,自己这方做到位了就没有什么问题。
霍嬗可没有丝毫要和司马迁改善彼此关系的想法。司马谈是敦厚长者不假,学问、为人都是一等一的,霍嬗之前也从司马谈那里得到过不少学问上的指点,霍嬗对此也是感念在心。
但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两者也没有必要混为一谈。司马迁未来是很有名没错,史记的文学水平也配的上“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语,奈何司马迁的屁股那是坐得相当不正,对于这一点霍嬗是很不喜欢的。
也许是被武帝切了子孙根的缘故,史记中对于汉高祖刘邦的对手颇为美化,不忠、不仁、不义、不信的项羽被写入本纪不说,还被成功塑造为英雄形象。当然了,霍嬗对于这一点也算比较理解,以司马迁和汉武帝刘彻之间的这种腐刑之恨,踩一踩你汉室的祖宗,捧一捧你汉室逐鹿事的最大敌人,这种事情也是挺理所应当的。
只是对于霍去病和李广的记载,就让霍嬗这个粉丝兼独子很是不爽了。
李广,一个历史上最大的战绩为箭射石虎,一生多次作战迷路的大将。司马迁就因为和李家的良好关系,对之多有溢美之词,还专门拿一篇列传来记述。
搞得人们以为李广难封是因为不公呢。五次北伐匈奴,三次未遇敌和二次以覆没告终,虽经七十余战功劳却从未达到封侯的标准,还有过被匈奴俘虏的败绩,不能封侯也并不奇怪。
更不用说这位“名将”的政治敏感度也是烂到家了,七国之乱中接过梁王的将军印,孝景皇帝没有砍了他也算得上顾及影响了,没有封侯十分的正常。
到了卫霍这里,司马迁给予的就完全是另一种待遇。两位功高当世的绝世名将共列一传,这一比还不如那位迷路将军李广的戏份多。
而且记载还有一定的造谣成分在里面,就比如这段“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大致就是说霍去病年少幸贵,不知道士兵的辛苦。将武帝派人送来的几十车食物中多出来的米肉扔掉,士兵挨着饿还要陪他蹴鞠。
暂且不论司马迁到底是不是因为不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所以写作的时候进行了臆想。单凭一点就能知道司马迁这段记载纯属瞎扯淡,霍去病真要是这么不体恤士兵,士兵怎么还有士气跟着你打匈奴,不当场造反都是轻的。
只能说是人就会有各自立场,司马迁的立场既然偏向于李家,那注定和霍嬗不是一路人。
汉月照万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