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地界混的武将,哪个不知道宁远伯的大名,可以说正牌宁远伯李成梁几乎就是辽东的无冕之王,他镇守辽东三十多年,威名赫赫,甚至盖过了军神戚继光的风头,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将领。
不过曹文诏所说的宁远伯并不是李成梁,而是李成梁的儿子,死后被追封为宁远伯的李如松。
李家一门五虎,除了李成梁这只大虎外,剩下四支小老虎分别是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梅。
其中以李如松最为出色,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水平。
不管是平定宁夏之乱,还是抗倭援朝战争,李如松作为总指挥官,都打的异常出色,可以说,李如松如果还活着,他的小老弟努尔哈赤就绝对不敢起兵作乱。
可惜李如松战死了,死的比李成梁还早。
将军马上死,这并不稀奇,可稀奇的是李如松居然会率领三千骑兵一头扎进两万土蛮人的包围圈,这就很搞笑了。
要知道李如松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会犯这种明显的错误。
所以后世对于李如松战死的原因,基本就归结于一条——有内鬼。
不过内鬼是谁,这就很值得商榷,本着谁获利谁就是幕后黑手的原则,内鬼的最终嫌疑人锁定在了努尔哈赤和辽东将门身上。
努尔哈赤自是不必多说,嫌疑最大,他想要起兵造反,李如松就是他的最大障碍,算年龄,李如松只比努尔哈赤大十岁,按照李如松的身体情况,蹦蹦跳跳为大明镇守辽东守到六七十岁不成问题,不干掉李如松,努尔哈赤这辈子算是没指望了。
而辽东将门倒是很让人意外,他们居然也盼着李如松死。
或者说的更详细点,他们希望老李家都死绝。
生死大恨不过如此。
“李家坐镇辽东太久,本地的将门被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压的死死的,朝廷又因为他们李家太强,暗地里削弱李家,连着辽镇将门一起给削了,别看征宁夏,征朝鲜那么风光,这背后,可是辽镇五六万士卒的血肉,你说大伙能不恨吗?”享福的事情全让李家占了,遭了嫉妒却拿辽镇所有人挡刀,这换谁都接受不了。
李如松战死后,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梅根本压不住辽镇将门的反扑,早就开始养老的李成梁不得不重新出镇辽东,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六岁了。
即便李成梁又帮李家守了几年基业,前前后后做了不少幕后交易,可在李成梁病死后,李家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对辽镇的军队掌控权。
像是萨尔浒之战中,李如柏率先使用出“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字战法,之后李如桢作为铁岭守将,也上演了隔山打牛大法,居然在努尔哈赤进攻铁岭时龟缩在沈阳,这一柏一桢瞬间沦为了笑柄。
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风光了那么久,李家终于墙倒众人推,没有人会理会李如柏与李如桢的辩解,什么手下士卒不听将令,沈阳守军不肯援助,这都是你们的一面之词,你们李家必须死。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熊大人来了,李家完蛋了,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突然就打不动了,丢盔弃甲的辽镇军队在熊大人的领导下轻轻松松的守住了辽阳和沈阳。
全都是阴谋啊,纵横辽镇几十年的李家就这样分崩离弃了。
究其原因,还是李如松死了,李如松不死,这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梅虽然没李如松那么强,但守住李家基业应该不难吧?”曹向丘有些不明白,凭什么李如松和李成梁能死死压住辽镇将门的反扑,而柏、桢、梅三个不行。
“和李如松一起战死的是李家最后的三千亲兵,那可是武装到牙齿的三千精骑。”曹向丘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土蛮人得了什么好处,居然拼着一万多人的损伤,硬生生吃下了李家这三千骑兵,甚至他都怀疑包围李如松的不止那两万土蛮骑兵,肯定还有数量不少的辽镇骑兵与满族骑兵,所有人通力合作,这才把李如松这个妖孽给干掉了。
曹阁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