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的事情?”古瑞简直不敢相信。
苏轼道:“就是今天,刚出的消息,我第一时间便来告诉你了。”又笑道:“说起来还是吉丰的功劳?”
古瑞诧异,道:“跟我有什么干系?”
苏轼道:“要不是你提醒去李定做官的地方找把柄,我们哪里能这么快将李资深撵出去?朝中又不少人都帮着在李定做过官的秀州、泾县等地查询实证,果然皇天不负。李资深在泾县做主簿时,其母亡故,他眷恋权利贪恋做官,竟然不回家丁忧!”
古瑞心道:“怪不得李定这么快下台!母逝不回家守孝,乃是不孝的最直接最彻底的表现,这在后世或许会被表扬舍小为大,然而在此时便是大罪过,等同于不忠,而且被所有的人不耻。查证属实,即便是王安石和赵顼,也不敢再冒天下大不违保他。”
苏轼道:“这件事情我告诉了御史陈荐,他立即上书弹劾李定。李定也就灰溜溜地致仕了。”说完大笑,兴奋不已。
古瑞突然想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乌台诗案来,因为这起案子,苏轼被逮捕入狱,差点死于牢狱之中,而背后主谋之一就是李定,也不知道是不是对今日之事的报复!
王安石虽然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但毕竟刚刚擢升,对李定的事情也没有太在意。正如古瑞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刚刚才奏请增加各地吏员的俸禄,紧接着又开始谋划新的募役法。
古瑞一直努力在他的科技强宋的事业上,对这些事情其实是不关心的。只是,事情不总是像他想象的那般顺利的发展,因为杨远达、廖子胜和高通普三人,他不由自主地卷进了新旧的争执之中。
峥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