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日一杆命中,当是好彩头!”
周虑的眼睛却是撇着身后,见甘卓近身的卫士都远远地离开了甘卓,周虑假意过去看鱼,突然,周虑横起一脚,把甘卓踹进了湖中,甘藩大惊,还未反应过来,也被周虑一脚揣进湖中!
甘卓和甘藩都不会游泳,在水中拼命挣扎,无奈兵士离得太远,没有人听见二饶呼喊,周虑哈哈大笑,道,
“我此番,也让汝等死的明白,我周虑其实是王将军的人,潜伏在汝军中多年,如今得到王将军的密令,要除掉汝等,你们死了,也自瞑目吧!”
少顷,甘卓,甘藩尽皆溺死于湖中,周虑佯作大哭,召来兵士,将甘卓和甘藩的尸体打捞上来,军中都以为甘卓和甘藩都是溺水而死,不怒反喜,由此,湘州和梁州,也俱落到了王敦的掌控之郑
而对于陶侃,王敦实在是找不出这个饶破绽,陶侃这个人礼贤下士,威望极高,而且恪尽职守,忠贞护晋,屡有破贼之功,而且没有任何过失,王敦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办法弄垮陶侃,索性,陶侃只有一个,王敦目前掌握着江东七郡之中,六郡的兵力,区区一个陶侃,对自己还构不成什么威胁,索性,为陶侃加官进爵,还能成就王敦的威望。
于是,陶侃,成为了王敦之乱中,朝廷一方最大的受益人,封陶侃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公,封其子陶瞻为都亭侯,陶侃领绶拜谢。
升官的除了陶侃,还有苏峻,这名布衣出身,没有任何根基和人脉的朝臣,此时,在王敦的眼中不值一提,王敦为了稳定军心,封苏峻为淮陵内史,加封奋威将军。
王敦在石头城大肆杀伐之后,还有一些人不服从自己,比如吏部尚书桓彝,中领军庾亮和领军将军郗鉴等人,王敦假借皇帝的诏命,将吏部尚书桓彝罢官,将中领军庾亮和领军将军郗鉴调到了黄河南岸抵御石勒,诸如此类,大晋的中央建邺,完全成为了王敦的领地,皇帝司马睿,只不过成为了一个摆设,王敦之乱,以皇帝司马睿的全面溃败和王敦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开启了历史上着名的“王与马共下”的局面。
王敦如此肆无忌惮的鱼肉朝纲,让皇帝司马睿心怒不已,但是王敦大权在握,司马睿贵为皇帝却也是无可奈何,心中忧郁,病势渐重,此时,皇帝完全失势,朝臣都不敢来拜见皇帝,忠心自己的大臣,被王敦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除了皇太子司马绍和司徒荀组伴在司马睿的左右,还有两个人,时常过来看望司马睿,那个人,便是王导。
在王敦起兵之初,王导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自己同胞血肉,一边是自己的挚友,王导决定不参加任何一方,任由时局变得不可收拾而无动于衷,很快,战火不仅烧在了建邺,而且还烧到了琅琊王氏!
之前,胞弟王彬力劝王敦改过自新,不想却被王敦逐出了建邺,此时王导对于王敦心中就已经颇有不满,但是随后发生了一件事,已经让王导忍无可忍!
胞弟王棱更是同样力谏王敦,言王敦应当忠心辅政,大臣与大臣之间应当和睦相处,不想王棱的忠义之言,却引起了王敦的反感,被王敦秘密杀害,不料杀死王棱的人,最后却落到了王导的手里,王导知道王敦杀死了王棱,怒不可遏,心中极为悔恨,没有帮助司马睿击败王敦,遂每日的清晨,便跪在司马睿的殿前,名为为司马睿祈福,实则心中则是默念请罪。
王敦把控了朝廷之后,大力扶持自己的手下,而不服从自己的,该杀的杀,该外派的外派,改罢官的罢官,朝廷大臣被休整完,王敦的目光,盯上了皇太子司马绍,司马绍年方二十三,字道畿ji一声,音同机,生的是仪表堂堂,而且聪明敏捷,能断大事,颇有明君之风,在朝廷大臣之中,威望极高,司马睿病势渐重,恐怕是活不了几了,而王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自从被王彬痛骂一番,急火攻心,又被冰雹砸了一阵,王敦也病了,虽然没有司马睿严重,但是还是引起了王敦的恐慌,更重要的还有一件事,是王敦极为害怕的。
那便是王敦没有子嗣,于是王含将自己的儿子王应过继给了王敦做儿子,这王应,就是个草包,资质十分一般,如若自己和司马睿同时病死,王应绝对不会是司马绍的对手,于是王敦决定除掉司马绍。
乱晋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