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腊月三十那天,老父亲早上祭祖后,还特意给杨孟晗还没满周的儿子,小五宝子,取了族谱名,泽洵,洵字有敦厚诚实的意思。
嗯,老父亲是不是觉得三儿子太奸猾了,希望他孩子能改回来,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涅?
要不然,老杨家的门风,就彻底毁了呐!
杨孟晗看着红纸上,老父亲给自己儿子取得名字,心里还有点小纠结。
传到后院后,方五妹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嗯,就是就是,家翁做得对,我儿子哪能像乃父一样,贼眉溜眼滴涅!谁家还不一代一代长进点......
行,你就可劲地,把咱儿子,往傻里教吧,吭!
子聪自闭门苦读、准备秋闱后,倒是不再风花雪月,几乎都不出门;也就过年这几天,稍微放松点;也不一大帮狐朋狗友,出去喝酒赋诗、吟风弄月;只是顺腿来杨孟晗这边喝茶聊天,放松一会,还是喜欢流连在杨孟晗的书房。
嗯,碰到中意的,当然还是那样事,你的就是我的。
他现在不跟杨孟晗说特蕾莎的事了,说了也白说;杨孟晗从来只是笑笑,不接话茬。
杨孟晗现在,除掉偶尔练练书法外,圣贤书基本也不读了;不过,想起什么来,就随手记下来,偶尔还回头翻一翻,回想回想,看有什么疏漏讹错的地方。
馨馨和小梅子,最珍惜杨孟晗的书稿,每次都是细心地收集、装订起来;馨馨还会誊写几份,自己房里放一份,五妹房里也放一份,书房里也有。
方子聪来了,也最喜欢翻看杨孟晗的最新书稿;嗯,他家也有一份。
后来杨孟晗才知道,各家私下都抄录了,有的还不止一份;嗯,瑞臻公书房里那一套,据说是跟馨馨屋里一模一样的,是最全的。
正因为杨孟晗的书稿,在几家传开了,几家才知道,杨孟晗肚子里的学问,真的是不得了,涉及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是真正的大学问家。
杨孟晗没想那么多,这几年,虽然也由馨馨、小梅子整理,陆续出版了几本;但都是当经济学院和中小学的教材用的。其他的,因为涉及敏感话题,或者太过惊世骇俗,都没有拿出来刊印。
倒是瑞臻公偶尔,以师生问答的文章形式,在申报上零星发表一些。
也让外面知道了,江东学派的一帮年轻学子,虽然好几个都投笔从戎,共赴国难了;然戎马倥偬之余,仍然手不释卷,上下而求索;由知而行,行而更知,知行合一,更行更远。
瑞臻公的文章,让天下人不但知道了江宁才子杨孟晗;还知道了,江东学派人才济济,最出名的几个人,人称“江东七小郎君”,皆是惊才艳艳之辈;其他六人是凌幼樵、陈子恒、何卓人、方子严、方子聪、翁叔平;嗯,方子严、方子聪、翁叔平等三人,以经世之学见长,是若颜回、仲弓、子夏一般的少年才俊;嗯,凌幼樵、陈子恒、何卓人则以兵法见长,似子路、曾参一样的人物......
这话说得也不算全是虚头巴脑的,方子严、方子聪、翁叔平就经常有文章登在申报上,已经颇有名气了;现在的读书人,没读过他们文章的人,真是不多了。凌幼樵、陈子恒、何卓人写的文章更多,只是作为卫国军军中教材,没有传出来而已。军校毕业生,是没谁不知道这几个人的大名的。
当然,经瑞臻公如筹大笔,一顿胡乱吹捧,则天下皆知了;连这七个小郎君,各自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癖好,都有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了。
杨孟晗到何府拜年时,棣珊公还特意来着杨孟晗到书房坐着说话;也只让何卓人在一边冲茶,不让其他人进来。
何廷谦何棣珊:小三郎,人皆传言,昔日汉张良,得黄石老人一部《太公兵法》,然后方能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助汉高祖得天下。现在看来,传言倒未必是真的;《太公六韬》某家也是读过的,细品起来,和《孙子兵法》并无本质区别。倒是幼鸣授给我家鼎成的《情报学》,倒像是兵家不传之秘,是吧?
潮声月影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