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郇膏刘松岩、袁祖德袁又村,被老父亲从正五品知州,分别保举为从四品的江宁知府和庐州知府;成了正儿八经的我大清中级官员。尤其是刘松岩,在同年中,官位已经算是比较出类拔萃的几个了;也就舅舅是正三品,其他同年都不比他高了;他一个名次靠后的三甲进士,已经很出彩了。嗯,在老家河南,他的名气更大;老家周边几县,乡间地头,都在流传着,太康人在南洋大夏国,过上神仙日子的近乎童话般的传说。
李大裱糊匠,老父亲也给保举了一个五品知州衔;本来是打算让他接刘松岩或者袁又村的位置的。李鸿章自己,却愿意继续在军中效力;但又不大愿意进入卫国军,从一个底层少尉做起;老父亲还是有爱才之心的,于是,老父亲派他去寿春镇协理营务。协理营务,这个职务职能有点模糊,以前也没这个职务;方子詹这边接管江苏四个镇标后勤之后,虽然也派出了类似的军官;但任职都还是在后勤部,只是分管这项工作,不算各镇的人员编制。
现在,弄出来这么个劳什子协理营务,算是按照李大裱糊匠的个人特点,量身定做的;实际上是除冲锋陷阵外,其他事都可以插手;主要职务功能,是掌管寿春镇标的粮台后勤和纪律监察。
安徽只有一个寿春镇,去年被灭了两次;朝庭的累次伤亡抚恤,还不知道在哪里;李鸿章一上任,首先要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嗯,现在背后有卫国军,就不算大事了;统统移民坤甸市下属新设立的寿春县,分田分地种水稻去也。这个新的寿春县,位于刘松岩在南洋鼓捣出来的太康县之北,离昭阳市还要近些。
李鸿章到达寿春镇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卫国军团体的力量;之前,李家父子办个两千人的团练,粮饷筹集就非常吃力;碰到伤亡,面对哭哭啼啼的家属,更是伤脑筋,两眼望青天,徒唤奈何。
现在好办了,统统移民;有伤亡的家庭,再多给五十亩上好水田。
这一下,算是万家生佛了,李鸿章每走一个营头驻汛地,老少爷们都是远接远送的,让他觉得倍有面子;他可以掐着粮饷、管着军纪呐,连总兵郑魁士对他,平时都不敢不给面子。渐渐地,这就又有点明朝末年,文官对武将的苗头了。
寿春镇上下,都把李大人当着散财童子了;朝庭抚恤就是发下来,才几个钱,大几十两银子而已,能买几亩田?上好水田也就一两亩的事。
借着这个差事,李家父子还顺手把这一年多,在李家团练里,战斗伤亡的人家,也夹带着塞进去了,也了却了李家好大一桩心头事。
后来,在整编寿春镇,淘汰老弱时;李大裱糊匠严格遵守杨家军之前整编绿营的标准,凡是士兵二十五岁以上的,全部退役移民,去南洋寿春县安家。
嗯,缺人就从还愿意当兵吃粮的团练里挑,挑上了就有五十亩水田啊!还怕没人来!
嗯,现在还是战乱年代,二千五百人的镇标,必须齐装满员,缺额了,某家跟总督大人可没法交代,没脸见人滴,一个人都不能少!
嗯,总兵大人,俺家团练好多人呐,都想去南洋分田分地好安家,一个五百人的营头,还是太少了呀;是不是咱就不要公开在外面招了?
嗯,于是乎,寿春镇标成半个李家团练了;总兵郑魁士为了粮饷供应不缺,捂着肝捂着胃,捏着鼻子忍了!
现任寿春总兵郑魁士,从江南大营带过来的老部下,几乎都是他当湖南镇筸镇标都司时,随同向军门出征广西,带出来的湖南兵;后来加上一部分原来寿春镇残兵,拼凑而成;历经上半年一场大战,连两千人都不满员。
能退伍、能移民,很多湖南老兵自然高兴不已;李鸿章在杨家父子的授意下,看着总兵郑魁士这么会做人,也投桃报李,大方得很,很好说话;只要挨得上寿春镇的边,都可以去南洋分田分地;嗯,连之前镇筸镇标都司出来的士兵,从广西一路打出来,历年阵亡、伤残的,只要找三个以上本营人证明作保,李大裱糊匠这边也认账。
潮声月影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