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唯一为秦谊担心的就只有王粲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压根没太多想法,只知道秦谊对自己很和气,还和自己一直在讨论数学问题,尤其是前段时间王粲终于算出了秦谊出的那个数列问题,也是被秦谊大大称赞了一番。
现在看到有人拿秦谊不擅长的诗赋来挤兑他,王粲就为秦谊捏一把汗,就想着自己能够站出来给秦谊解围,他可是非常擅长诗赋的,定能够给秦谊挽回不少面子。
“文合,为今日盛会作一首诗赋可有难度?”就在这个时候,路粹也是继续向秦谊问道。
“实在抱歉,自从刚才文蔚兄提前边郡武人的事情来,我便有些走神,因为我也是一名边郡之人,一时有感而发,有段话不吐不快!”面对路粹的追问,秦谊也是拱手道。
“文合请说!”看着秦谊顾左右而言他,孔融也是觉得自己得计,便继续追问道。
“鄙人出身并州雁门原平,雁门便是一处边郡,想当年世宗武皇帝讨伐匈奴的马邑之谋便发生在雁门,再早战国武安君李牧一战斩首十万匈奴的那一战也是发生在雁门!至于到了近代,雁门更是战祸不断,尤其是檀石槐在位的那十几年,从建宁元年(168年)起,一直到光和四年(181年),几乎每年都有鲜卑大军侵略幽并二州,我们这些边郡子弟无不勤习武艺,为的就是保卫家乡!”
听着秦谊在这里诉说起自己家乡的情况,在座的很多士人也是沉默不语,他们之前指责边郡武人不读书,粗鄙无德,也是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生存环境,这种整天打仗的环境,还读什么书,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大父一共有八个孩子,其中有五个活到了成年取了表字,然后其中有两个人,死在了与鲜卑人的战争中!我们原平其实是在雁门郡的最南端,在前汉的时候是归在太原郡的,而且我们秦家还是原平当地大户,连我们家都是如此情况,更不用说北面那些县城的情况,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的小民,他们的日子只会比我家更惨!”
汉代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幼儿夭折率比较高,为了能延续下后代,秦谊的爷爷小地主秦仁就是在努力的生孩子,前前后后一共生了八个儿子,而且可能想要光宗耀祖,秦仁给儿子们起的名字也是升腾上进这种昂扬向上的名。
于是乎迫切希望儿子们能够上进的秦仁,给儿子们起了一个达的表字,像是秦谊的生父秦腾,表字便是“仲达”。
不过很遗憾,虽然秦仁努力造出来八个儿子,但是不仅是成材率比不上日后的司马八达,就连成活率也比不上,最终八个儿子只有五个活到了成年,分别起了“伯仲叔季幼”的表字,倒是省了秦仁起名字的麻烦。
等到了这个时候,秦氏五达也只剩下老二秦腾秦仲达和老四秦进秦季达。
老三秦叔达,怀着满腔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以及对塞外蛮族的无比仇恨,自带干粮,作为一名义从,参加了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发生的那次讨伐鲜卑部落的大战。
这场战争汉军兵分三路,其中有一路便是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军从雁门出发,秦叔达参加的就是这一路汉军。
只不过这一仗汉军败得实在太惨,又没有一个叫做公孙珣的白马将军出来力挽狂澜,仅被斩杀的将士多达十之七八,可惜秦谊的三叔叫秦叔达也不叫秦叔宝,最终没能够在这场大溃败中活下来,落了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至于秦谊的五叔秦幼达,比他的两个哥哥死得还要早。熹平三年(公元174年),鲜卑人在再次肆虐并州,在一次和鲜卑强盗的交战中,秦幼达肩上中了一箭,这一箭虽然不是致命伤,但这个时代糟糕的医疗条件,秦幼达最终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以至于熹平二年出生的秦谊对这个叔叔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家严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兄长,也就是我的从父外出求学之后,便只能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他也很想像从父那样能够拜寻名师,学有所成,但还有保家卫国的重任,只能在心里面偷偷羡慕兄长的幸运。”
好吧,秦谊的爷爷秦仁身体还很好,他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秦谊他爹在家中只是一个傀儡,秦宜禄的性格那么软,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