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奔溃,天下陷入数百年的大乱当中。
一时间烽烟四布,群雄迭起。
这其中,趁势而起,化蛟为龙的可不仅仅有汉人的豪强,周边异族也是乘势崛起。
燕国便是如此。
燕国,乃是鲜卑人建立起的国家。
鲜卑人于汉时便是在辽东之地活动,其中主要有四姓部族,分别是慕容、拓跋、宇文、段氏。
这四姓鲜卑,原本实力不相下,相互之间,也是并无臣属。
不过,随着汉帝国的奔溃,中原之地,群雄蜂起,相互之间攻伐征战,对于辽东偏远之地便是疏于控制,于是鲜卑各族便也趁势崛起,相继自立。
在这其中,慕容鲜卑率先建国,便是如今的燕国。
慕容鲜卑建立燕国之后,先是大举收纳汉人流民,又重用投靠的汉族英才,学习汉人建制,国力日渐强盛,这才最终在燕地站稳了脚跟。原本的各自为战的鲜卑诸部,于此自然也就被慕容鲜卑所统一,全部归于燕国治下。
不过,慕容氏建立起来的燕国,虽然一直都在大力的推行汉化,但毕竟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的部族传统和习惯,也不可能完全的清除。
甚至于,燕国内部,鲜卑族反对汉化的势力,也是一直都顽强存在。
现今之燕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其实便是七姓家族。
这其中,出身于鲜卑的就有四大姓,自然还是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和段氏。即便燕国早已经立国建制近百年,但这四大姓在鲜卑部族当中的影响,却是依旧难以淡化。
慕容氏自然是燕国皇族,不过拓跋氏、宇文氏还有段氏,虽然不比慕容皇族,但却也可称王族。
拓跋氏的首领世袭代王之位,宇文氏首领世袭契王之位,段氏的首领世袭璐王爵位。又因为燕国的皇后必定是从王族选出,故而私下又有人将三王族称之为三后族。
这三姓王族,不仅各自建立封国,统领所属部族,甚至还有独立于燕国朝廷之外的部族军队。
除了居于统治的鲜卑人之外,燕国最大的势力便是汉人了。
从慕容氏建立燕国之初,当地汉人大族以及迁入进来的汉人流民,便是出了大力,自然而然的也就在燕国占有了一席之地。
燕国七大姓,除了鲜卑四姓之外,余下便有两家是出自汉人,一位冯氏、一为崔氏。
冯氏原本就是燕地的汉人大姓,慕容鲜卑崛起之后,冯氏便是第一批投入慕容鲜卑治下的汉人家族,自然就得以重用。
燕国的统治阶级,除了皇族、王族之外,以下便是公族。皇族、王族都只能是鲜卑族人,不过公族倒是不限,鲜卑族、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有。
冯氏有世袭的黄崖公爵位,自然便算公族。
崔氏也是公族,不过和冯氏相比,崔氏却是后来加入燕国的。
崔氏在中原便是千年传承的大世族,书香门第、礼义传家,和赵信所属的云野赵氏相似,同样分为数支。进入燕国的这一支,原本是在河东,后来便是因为战乱而避入了燕国。
崔氏加入燕国,意义可谓重大。
中原的豪门世族原本看不燕国这等异族国度,即便是在中原无法立足,优先选择的也会是南方同属汉人政权的楚国、梁国。而崔氏加入燕国,直接便是打破了这惯例,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
说来,赵信所在的云野赵氏,原本有一支迁入燕国,实际也正是受崔氏入燕的影响。
似这等大家族,燕国自然也是十分优待看重,所以,在崔氏入燕当年,尚且没有立下任何功劳的时候,家主便是被授予归义公的爵位,世代传承,自然也就成为公族。
若是说,燕国境内,原本的本地汉人乃是以冯氏为首的话,后来进入燕国的汉人流民,以及迁入进来的中原士族,自然就是以崔氏为首了。
出了冯氏、崔氏,燕国七姓的最后一家,便是高氏了。
高氏的情况又有特殊,其出身并非是鲜卑,也并非是汉人,而是来自于邻近的高句丽国,而且还是高句丽的王族。
经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