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的概念极大,鲜卑乌桓便出自东胡。
自先汉北击匈奴,匈奴败逃,广袤的北方草原真空,于是一部分东胡西进,一部分至鲜卑山,便有鲜卑之名,一部分至乌桓山,便有乌桓之名。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有载,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常通中国焉。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又有载,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后汉书乌桓传有载,乌桓者,本东胡也。
乌桓鲜卑被匈奴击败后,被匈奴迁走,原东胡之地,便被肃慎,室韦等部落占领。
所谓室韦,东胡一支也,据新唐书载,族出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东夷,近祖彭祖孙元哲,亦称豕韦氏族,又称豕韦国为风姓包羲氏的后裔,夏代,室韦曾为诸侯,故商伐夏桀时亦受株连,北上豕韦与胡人融合形成室韦。
室韦之后分出了契丹和蒙古,另外一部并入了柔然,突厥,室韦人自鲜卑之后一直都是北方草原霸主。
建立辽的契丹,便是南室韦发展而来,后来的蒙古帝国,出自蒙兀室韦部。
除去室韦外,现在东胡最大的便是肃慎部了。
肃慎乃中国东北的三大族系之一,构成非常庞大。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之功。
传说在舜、禹时代,肃慎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中即有肃慎。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
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并被中原王朝视为故土。
肃慎起自先秦,迄于明清,贯穿东北古史之始终,自先秦肃慎之后,在汉魏为挹娄,北朝时是勿吉,隋唐时为靺鞨,名虽不同,然族确一脉相承。
根据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和汉书等文献的记载,从传说中的虞舜,禹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海外肃慎一直来服,这使肃慎来服成了圣王威德远播的丰功伟绩,为后世所景仰。
大戴礼记少闲中称颂虞舜,禹,成汤,文王民明教,通于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
汉武帝有云,朕闻……周之成,康……教通四海,海外肃昚,北发渠搜,氐、羌徕服。
左传昭公九年有载,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后汉书东夷传有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枯,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
北史勿吉传又有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
刘范兴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