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二帝四王之乱爆发。
丁昊之所以算得那么准,当然,全赖系统之功。
通过系统,他早就查到了,唐朝中期所发生的这场藩镇叛乱。
而且还知道这是一场比“安史之乱”更加后果严重的叛乱。
俗话说得好啊!初生牛犊不畏虎!
果然如此,李适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毛头小子的心性!捱不住!
继位后,难免踌躇满志。
不过想想也是,谁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励精图治,让自己的江山重现昔日的辉煌呢?
攘外必先安内!
德宗李适对这句话,应该也是深以为然。
他应该是觉得,当务之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铲除那些不受控制的藩镇,恢复中央集权统治。
之所以敢如此行事,自然也是有所倚仗的。
德宗李适登基之后,手中握有的实力还是有所增长的。
况且,到了这个时期,除了西北的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两个大藩镇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些小藩镇。
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这么多年来,一直与朝廷相安无事,自然也就被他忽视了。
俗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两大藩镇虽然大,但是不吵不闹,皇帝省心,便觉得丁昊与郭子仪两人,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胸无大志的守财奴!
当然了,即位之初与削藩之前,德宗李适可并没有忘记给这两人来点甜头!
现如今,丁昊已经爵封安王,郭子仪也已经爵封凉王。
这可都是单字王!妥妥的,一等王爵!地位仅次于天子!
至于,其他的藩镇,那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别说是王爵,能捞到个公爵都不错了!
安史之乱以后,几乎所有的藩镇都成了小藩镇,就如汉朝的推恩令一般,皇帝打的是分而治之的算盘。
当下的藩镇,“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数余,小者犹兼一二”。
数量虽然增多了,地盘却比以前小的多!像之前安禄山那般,一人身兼三四镇节度使者,几乎没有!
德宗李适的削藩之路,是从斩断世袭罔替开始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白痴为他出的这个馊主意!
也不想想,平白无故的就砸了人家的铁饭碗,呃,不,金饭碗!人家能够善罢甘休吗?
古代的人,可不像后世那般温顺!
几乎所有的节度使都不干了!这已经触犯到了根本利益了!不能不奋起抗争!
丁昊一直等待的,便是这个机会!
这一回,他要当那个得利的渔翁!
神笔从项羽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