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之时,才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属于大器晚成中的大器晚成。
不久之后,狄仁杰再荐,张柬之终为武则所用,拜刑部侍郎。
由于才能出众,不久之后又被武则提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一跃而成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由张谏之牵头,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
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拜其为吏部尚书,爵封汉阳郡公,因功累封汉阳王。
终因势单力薄而遭到韦后和武三思的联手排挤,再贬,流放泷州,气愤致死。
时年八十二,事后被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此人在后世的名声,虽然不如狄仁杰那般响亮,但是无疑,他对大唐立下的功劳,以及手腕谋略,毫不逊色于狄仁杰。
两人同属名臣,但是性格以及行事手段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这一点,从他们对程翔的议论之中,便能够体现出来。
狄仁杰行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心忧大唐社稷,行事却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
而张谏之,成大事不拘节,善谋,果决,未雨绸缪,敢想敢干。
同样是担忧大唐社稷,很显然,狄仁杰乐观,而张谏之悲观。
事实呢?也许是张谏之看得更为清楚透彻一些。
此时的李唐宗室,早已名存实亡,武则的两个儿子李显与李旦更是争先恐后的上表,要求改姓为武,这对李唐王朝来是多么巨大的讽刺?
而以武则的侄子武三思为首武氏宗亲,一个个在朝中气焰滔。
有一种法已经在背地里甚嚣尘上了。
那就是,武则有意立武三思为太子。
武三思因此权势滔,而张易之与张昌宗两兄弟与武三思的关系,又很是耐人寻味。
这三个武则身侧最为重要的人,再加上以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万国俊为首的一帮新生代酷吏,这帮人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更有甚时,朝中已经无人能够制约。
二代卢国公程府的迅速倒台,便是这帮饶手笔。
迅捷,狠毒,无所不用其极,便是这帮人行事手段的最准确诠释。
这一点,张谏之看的很透彻,狄仁杰尚抱有侥幸心理。
而丁昊,他也许,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到底有多么强大!
神笔从项羽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