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庆亿朝思暮想的李瑞,此时依旧在济州城内。
济州城门已经开放了好多天了,李瑞几乎每隔两天都会远远地望一眼各个方向的城门,观察进出城门的情况。
起初的十天,济州城门的检查还是十分严格的,几乎每一个人和每一辆马车、牛车,都得接受逐个检查。
虽然一时半会出不了城,但李瑞心中没有放弃过希望。
根据李瑞原本估计,十日之内,最早的一批王廷官军就会到达济州,开始诛灭济州叛军。但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济州城依旧是安然无恙。
除了城墙上高高树立的大明旗帜,以及城外和城东的兵营不时传出来的训练声,还在提醒着人们可能到来的战争以外,济州府城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虽然李瑞的估计出现了偏差,王廷来的官军迟迟没有出现。但对于李瑞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的一点是,由于挨个检查出入城门人员耗时过久,经常造成拥堵等情况,引起了不少非议,现在城门的防备已经开始渐渐放松了。
“再等几天,再等几天,有可能是李逸澜的欲擒故纵之计。”李瑞现在再也不敢小瞧李逸澜等人了,一切行为谨慎为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瑞一边继续观察城门情况,一边有心记下济州城门的方位等信息。
等我李瑞出了济州城之日,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时。济州,届时我还是会回来的!
这十多日来,李瑞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肮脏邋遢的乞丐形象,成功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伴随着成功隐藏身份的好处,李瑞也体会到了当地人的厌恶和白眼,体会到了底层百姓的艰辛与不易,甚至体会过被不懂事的小屁孩砸石头这样的耻辱。
在济州,李瑞经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失败,体验了贱民的生活,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
汉城。
在汉党和西人党达成了暂时的“反山党同盟”之后,第二天,朝鲜国王李棩便召开了备边司会议。
自从壬辰倭乱之后,备边司在朝鲜政局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早已经远远不止是一个掌管边境事务的军事机构,反而成为了除了朝议之外,另一个可以吸纳各部门意见的地方。
备边司会议,就相当于小朝议,能来参加的官员都是在朝野中掌握着实权的大人物。
此时,备边司中就包括领议政洪命夏,右议政郑致和,左议政金弘根,以及兵判金佐明、刑判李庆亿、都承旨闵维重和右承旨金万基等朝中大员,以及几名备边司常备的文、武官吏。
李棩此时面色不愉,说话的语气都比往日要来的暴躁许多。
眯着眼睛,迅速扫了一眼备边司内的众臣,李棩很快就找到了提问的人选。
“郑相,执送漂流人赴清国一议,最初便是由你提出的,现在形势发展至今,不知郑相又有何高论啊?”
从往常的套路来讲,李棩最开始都会征询领议政洪命夏的意见。今天李棩一反常态,直接一开始就问到了郑致和,足见国王此时心中的焦虑。
郑致和心中暗叹,当初朝议之时,虽然是我郑致和首先提起执送一事,但是又何尝不是王上你自己的意思呢?如果一切顺利,则英明神武归于王上自己,等到现在出事了,问题就出在郑致和身上了。
郑致和一边腹诽,一边还要先承认一部分错误。毕竟主动替王上背锅,乃是做臣子的本分啊!
“臣当初持执送之议时,确实未曾深入了解漂流人事件,仅仅根据刑判的汇报,就做了判断,这是臣的失误。”
在场的其他官员,听了郑致和这番话,心中都是微微一动。李庆亿原本就比较沉郁的表情,此时显得更加黑了。
郑致和明面上是在承认错误,但实际上却是在把祸水东引到李庆亿那里啊!
郑致和说完之后,抬头看了下国王李棩的神情,发现李棩此时的目光也转移到了李庆亿身上。郑致和趁热打铁,没等李棩或者李庆亿中的某人发话,继续说道:“礼曹参知洪宇亮,刚从济州牧使任上升职而来。”
大明漂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