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缺去世,荀林父名正言顺担任中军帅。说句实在话,他的中军佐,已经当了二十年,内心郁闷无法明言,如今能够扶正,实属不易,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公元前618年正月,先克被刺,之后先都、箕郑父先后被杀,朝堂空荡不少,荀林父终于被提拔为中军佐,位居赵盾之下。
其实,赵盾非常不想用荀林父,只因为当年他主张召回狐射姑的那句话。
但是,荀林父人品正直,从来不干那些阿谀逢迎的勾当。赵盾身边实在没有更好的嫡系,而荀林父继承了爷爷荀息的优点,没有野心,这让赵盾很放心;另外,论资排辈,也该轮到荀林父了,所以还是把他提拔为中军佐。
作为赵盾的副手,荀林父兢兢业业。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前,并没有按部就班把大权交给他,而是交给了处事更加圆滑的上军将郤缺。多年以来,郤缺唯赵盾马首是瞻,而且没少出谋划策,今朝先于荀林父修成正果。
原本,荀林父也不再苛求,准备在中军佐的位置上,一直干到瞑目,也算上对得起国家百姓,下对得起天地良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郤缺刚刚执政四年,不幸病逝。机会,再次摆在荀林父面前。
公元前597年,当了二十年中军佐的荀林父,终于迈入人生的顶点,登上了晋国中军帅的宝座。
这次,没有人跟他抢。
但作为中军帅,统领三军,绝非易事。刚上台没多久,内部都是赵盾、郤缺的门生故吏,暗中你争我夺,等待荀林父去平息;外部,则遇到一件更加棘手的事情。
楚伐郑,连续攻打了一百余天,几乎把郑国打残。郑国多次派人请救兵,晋国的援军,却迟迟无法出发。
作为霸主,救危扶难是必须的责任,这是齐桓公时期留下的传统;晋文公继承了这一传统,也开启了晋国的霸业。而且郑国至关重要,是争霸不可或缺的。
关键是,荀林父刚刚接手中军帅,还没有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没有把朝政理顺。特别是新提拔的中军佐先縠,对荀林父一百个不服;另外,赵旃想进入‘六卿’,被荀林父一口拒绝;魏锜想当个公族大夫,也被他推辞。
内部的矛盾,有时候比外部更加可怕。
郤缺走的似乎挺突然,荀林父接任的也很仓促,这让他忙的有点儿焦头烂额。还没安稳内部,郑国的求援信一封接一封,略作安排,不得不发兵救郑,但还是迟到了。
春秋时期,晋楚第二次大战,‘邲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作为晋国中军主帅的荀林父,是荀息后裔,因曾经担任中行将,成为中行氏鼻祖。历经多年默默等待,终于熬成中军帅,这是许多人向往的位置,却也充满风险。
先介绍一下晋军中的其他主角。
中军副帅:先毂,他是先轸的重孙,名门之后,因封地在彘,《左传》称他彘子。但《史记》记载他为先轸的儿子,大谬误。他的父亲先克,也是赵盾的绝对支持者,原本前途不可限量,只因年轻气盛,在权力场的漩涡中不知收敛,被人刺杀。可以说,他是替赵盾挨了一刀。
当时,先毂年纪尚小,赵盾非常感激先克,让家臣臾骈担任上军佐,可以说,提前在‘六卿’中,给先氏留下一个位置。后来臾骈去世,赵盾竟然直接提拔先毂为上军佐。
没有一点战功,没有经历任何磨练,没有从基层干起,可谓一步登天。
像先毂这类人,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知天高地厚,将是一大祸害,害人害己害国家。
上军将:士会,绝对是位智者。被骗回晋国后,安心辅佐赵盾,从不争名夺利,深受赏识,如今位居‘六卿’上军将,可谓水到渠成,未来的中军帅,非他莫属。
上军佐:郤克,前任中军帅郤缺的嫡子,虽然心胸不够宽广,不影响他的才华。看在郤缺的面子上,荀林父把他直接提拔为上军佐,也算给郤氏一个交代;郤克是未来晋国的中军帅,齐、晋‘鞍之战’的主角。
下军将:赵朔,赵盾的嫡子,电影《赵氏孤儿》中,赵文卓所扮演的角色,年轻一代的俊杰。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