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把治国重任交给了百里奚、蹇叔,秦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也不知百里奚见到秦穆姬该作何感想,毕竟,他曾经是穆姬的陪嫁品。
正当秦国走向正轨的时候,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
自从太子申生被害后,骊姬继续进谗言,害得重耳和夷吾也受到牵连。他们一个逃往北狄,一个逃往梁国,静观晋国内部的变化,暗中捉摸着,有朝一日回国继位。
晋献公的死,让长期称病不朝的大臣里克,走向前台。
公元前651年9月,他与邳郑合谋,联络了申生、重耳和夷吾的亲戚党羽,杀死了骊姬和她的儿子奚齐,之后又杀死卓子和‘纯臣’荀息,准备迎接重耳回国。
前文说过,由于考虑不周,重耳不愿回国。秦穆公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把夷吾送回晋国即位,开启了秦、晋一段新的恩怨。
夷吾当上晋国国君后,与流亡在外判若两人,立刻违背了昔日的所有许诺。
晋国百姓讽刺道:“讨好的被愚弄,没得到田地;欺诈的被欺诈,没得到好处;贪心得国的人,早晚要遭殃;丢了田地没有惩罚,大祸即将临头。”
普通百姓都看出来,晋惠公的回归,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
首先,是昔日对秦穆公许诺的河外五城,这是个难题。当时权宜之计,狮子大开口,什么都可以出卖。现在麻烦了,给,不甘心;不给,丢信用。
吕甥、郤芮等大臣,都坚决反对给秦国土地。特别是郤芮,认为现在已经回国,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给不给在自己,岂能把战士们辛苦拼杀得来的土地,拱手送给别国。
许诺,那不过是为了回国执政的幌子,对于不讲信用的人来说,就像吐口吐沫一样随便,岂能当真?
所以,派遣丕郑出使秦国,婉转拒绝昔日对秦穆公的许诺。
这不算什么,晋惠公的心头,却有另一大隐患,那就是二哥重耳。他非常清楚,多数大臣对自己心中不服,暗中支持重耳,必须消除他们这种邪念,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
首当其冲的,就是里克和丕郑。这俩家伙,敢想敢干,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杀奚齐,杀卓子,杀骊姬,杀荀息,真够狠的,每一条都是死罪,甚至可灭族。
晋国人都知道,他俩最先想迎接重耳回国,若非被拒绝,哪有他夷吾的份儿?这种人,留在身边太危险,如果再跟重耳有勾结,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调转枪口,给晋惠公来个突袭。
当初急于回国,为了得到他俩的支持,任何条件全盘答应,还赏给里克汾阳之田百万亩,赏给丕郑负蔡之田七十万亩;现在目的达到,他俩则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晋惠公先派丕郑出使秦国,让他去向秦穆公解释,不能交割河外五城的原因。
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冒极大风险。想一想,原来讲好的五座城池,转眼没了,昔日的付出,一点儿回报也没收到,传出去全是笑谈,换谁能不恼怒?简直就是无赖作风。如果是个昏君,一怒之下,可能会杀了丕郑,省得晋惠公动手。
连给秦国的贿赂都敢拒绝,许诺给里克、丕郑的百万良田,更是没了下文。这两位,对晋惠公背信弃义的做法,敢怒不敢言。
丕郑到达秦国,向秦穆公表达晋惠公的歉意:真真不好意思,在您的帮助下,我们国君回国即位;本来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但大臣们都坚决反对,争也没用,实在对不起。请等一等,将来一定兑现。
这种拖延的办法,分明就是告诉秦穆公:我,违约了。
秦穆公本来以为,丕郑此来,是交割五座城池的,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糟糕的消息。
他很愤怒,太不讲信用了,有没有道德?不想给就明说,何必派个使者拿空话来忽悠?考验我的智商吗?
为了搅乱晋国,为了那五座贿赂的城池,一念之差,支持了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到头来反被戏弄,报应啊!事已至此,如果再为此而刀兵相见,反而落个贪婪的恶名,更让天下人耻笑。
秦穆公一肚子怨气,只能强忍咽下。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