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柳下惠,最著名的还是‘坐怀不乱’的故事。
最初,这件事在《诗经》中提到那么一句:柳下惠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一位来不及避寒的女子,但是别人并不认为他非礼。后来的《孔子家语》(东汉),通过别人的口,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到了元朝,有人把这个故事细化升华:柳下惠有一次出远门,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寒冷,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怕她被冻死,就让他坐在自己的怀中,用衣服裹着她,一直到天亮也没有越礼行为。
故事寓意深得人心,所以越传越广,柳下惠就成了正人君子的代名词,流传千古。
看到这个故事,天下女子恐怕都会叹息——唉!我怎么没遇到这样的好男子呢?
却不知,嫁给这类人,未必就能幸福。因为,他们注重的是名节,而不是超豪华的生活质量;他们讲究道义,不会违背良心,不会出卖灵魂,去获取额外的财富。他们,注定要面对生活的困窘。
试问天下女子,有几人能甘于贫困寂寞?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一直被人怀疑。别说那个礼制重于生命的年代,即使在现代,独身男女共处一室,尚且瞻前顾后、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拍;彼此没有擦出火花,也会如做贼一样,害怕被人发现。
而且,暖人的方法很多,何必非要拥入怀中?
和朋友谈起此事,大家开玩笑,最可能的情况就是:那个女子一定很丑,或者柳下惠是个同性恋。
但柳下惠不是同性恋,这点可以确定,还被评为‘和圣’,属于圣人级别。孔圣人曾说‘衣食男女,人之大欲’,可见圣人也免不了七情六欲,柳下惠并非神仙之体。
然而,他真的就能达到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故事,已经流传千古,但是,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并非‘坐怀不乱’,那只是末流;有点良知的人,绝不会干出那趁人之危的缺德事。
是什么让他名声在外呢?他的人品——正直。正直的让小人们人懊恼,正直的难以融入当时的社会,正直的被鲁国抛弃,正直的,让后人感慨!也让后人钦佩!
这真是社会的悲哀。
据《论语》记载,柳下惠为人耿直,不屑逢迎,这是他最大的优点;由于他太实在,从来不变通,不合潮流,所以一直不得志,这也成为他最大的缺点。
他曾当过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但是接连被贬三次。本来官职就芝麻大点,一贬再贬,最后的结果就是:丢官罢爵,一身轻松。
虽然被社会、被时代、被上层排斥,但他并不郁闷,照样每天乐呵呵的,过得逍遥自在。
从当官到丢官,这种奇耻大辱,一般人一定恼羞成怒,满嘴脏字,甚至走向极端。但是柳下惠并不放在心上,当官问心无愧,这是人生第一大快意;当个普通老百姓,‘无案牍之劳形’,人生第二大快意。
无愧于苍天,无愧于鬼神,无愧于内心,一生何求?
柳下惠的道德学问,当时已经名满天下,却被鲁国当权者隔离在仕途的大门之外。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当官?当时,许多国家听说了他的事迹,都想重用他,甚至专门派人带着重礼,并许以高官厚禄来聘请,结果被他全部回绝。
对于柳下惠来说,当官就如探囊取物。
其实,在本国不受重视,出国谋发展很正常。春秋时期,很多人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不得不糊口四方,比如那位百里奚,就是很好的典范。
当然,这与今天的个别‘归化’人物不同。有些人,纯粹汉奸卖国贼的嘴脸,昔日逃到国外,待不住了,又死皮赖脸回国捞金;还有的,张口闭口得不到国家重用,不得不漂洋过海谋生,却心中怨恨,口出狂言,叫嚣打败中国。
其实,不受重用,不是理由,利益,才是这些人的阴暗面。
给官都不要,柳下惠清高的有点儿过头了,媳妇得骂死他。有人不解,问他原因,他回答:“我以正道做事,到哪里都难免被多次罢免;如果不按正道做事,何必要离开父母之邦呢?”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