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国,前面没少提起,文献中也称邾娄。由于发音连读,战国后期,邾娄国又被称为邹国,位于现在山东省邹城、滕州一带,成为邹姓的一支起源。
作为一个古国,邾国的先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大禹赐姓曹,名叫曹安。
周武王灭商后,邾国臣服于周,第一任被分封的国君叫曹侠,也称邾侠。与晋楚齐鲁等国想比,邾国的地盘不值一提,否则司马迁也不会把它排除在‘十二诸侯’之外。
作为邻居,邾国与鲁国接壤,据说这边敲锣,那边听声,鸡犬相闻。
《春秋》之中,第一件事,记载的就是公元前722年3月,鲁隐公与邾仪父(邾子克)盟于蔑地(位于今山东省泗水县)。从那以后,整个春秋时期,没有少了邾国的影子,也是多灾多难。
据杜预的《春秋左传正义》记载,邾国建国后,并没有爵位,只是鲁国的附庸。春秋早期,邾国常常被当作‘东夷’的一份子,成为周边诸侯讨伐的对象。
后来,齐桓公开启霸业,邾国积极响应支持,还参加了著名的第一次会盟——北杏之盟。故而,齐桓公为邾国向周天子申请奖励,封邾国‘子爵’,正式加入诸侯行列。
跟好老大,很关键。
鲁国与邾国,虽然是近邻,关系却很紧张。特别到了春秋中后期,两国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在战斗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同时,在融合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生战争。
公元前660年,鲁国‘庆父之乱’,鲁僖公作为公子,还曾避难邾国;那位哀姜,也曾避难邾国;因为贿赂的缘故,公元前659年,鲁国还曾打败邾国,俘虏了莒拏。可以说,邾、鲁之间,战火连绵。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想继承霸业,却空有‘仁慈’之名,不能团结大众。公元前639年秋,宋襄公在‘盂地之盟’被楚国耍弄,后来又败于‘泓水之战’,从此一蹶不振。
中原无主,诸侯各自肚肠。
公元前639年冬,邾国突然灭了须勾国,须勾君逃往鲁国避难。须勾与任国、宿国、颛顼,都是伏羲的后裔,风姓。前文说过,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姓氏,被称为‘中华第一姓’,比‘上古八大姓’古老。
当时,鲁国的国君是鲁僖公,他的母亲是须勾国人,史册称成风。
国家被灭,不能袖手旁观,成风对鲁僖公说:“尊崇伏羲的祭祀,保护弱小,这是周朝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这是祸患。恢复须勾国的爵位,可以缓解祸患。”
外公的国家被灭,鲁僖公当然不能无动于衷,否则有何面目见自己的母亲。
冬季,鲁国发兵攻打邾国。公元前638年春,夺回须勾,并且派兵护送须勾君回国。
鲁国的介入,让邾文公很愤怒,‘煮熟的鸭子飞了’,他怒火中烧,竟然率军主动出击。
以邾国的实力,敢主动进攻鲁国,胆子不小。小小邾国,很猖獗啊!鲁僖公亲自率军抵御,但是,他从心底瞧不起这个弹丸之国,根本不设防。来吧,有本事别跑,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狂妄之辈!
当时,贤臣臧文仲陪着鲁僖公,一看国君这态度,就知道要遭殃。国君啊,这是战场,骄兵必败!
于是,臧文仲立刻进言:“国家无所谓弱小,绝不能轻视。虽然我们人多,如果没有准备,必将危险。《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蚂蜂、蝎子有毒,蛰一下尚且疼痛,不能因为邾国弱小,就轻视他们。”
这话,至理名言。如来佛祖法力无边,被蝎子精蛰一下,还疼了三天三夜呢。
但是,对臧文仲的忠言,鲁僖公根本不放在心上。
公元前638年8月,鲁军与邾军,在升陉展开大战。由于轻敌,鲁军大败,甚至鲁僖公的头盔都被邾国人缴获,悬挂在邾国的鱼门之上示众。
这次大战,鲁僖公或许被吓着了,一直没敢报复,后来,须勾还是被邾国灭掉。
须勾,成为第十七个被灭的国家。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