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也称奸细、细作、内鬼等等,自从有了战争那一刻,就衍生出了可恶而不可或缺的另一类军种——间谍。
各位都看过《无间道》吧,身边简直没有一个可信的。或许,在我们身边,就隐藏着敌国的间谍;当然,我们的间谍,也会打入敌人内部,不公开而已。
中国最早的间谍记录,始于夏朝,名叫女(汝)艾。很多人认为是女性,第一位女间谍,但史书并没有明确的性别,一般认为是男性。
到了春秋末期,‘兵圣’孙武作《孙子兵法》,把间谍详细地分为五大类,很不一般。间谍,只不过窃取对方的军事机密,也需要详细分类吗?必须的。
第一类为因间:主要成员是老百姓。混杂在闹市街坊,看去淳朴厚道,实则真真假假,难以捉摸。这类间谍,非常多,非常实用,敌人根本想不到。
第二类为内间:主要是敌方的高级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比如财宝美女等,暗中把对方拉拢过来,平时不需要表现,关键时刻,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战略资料。
反间:这种间谍最可恨,相当于现代的‘双料间谍’,为了利益,两面通吃。
死间:这类间谍以生命为代价,压根就没打算活着回来,即使完成任务,也是九死一生。
生间:这类间谍是其中的精英,即能圆满完成上峰交给的任务,还能全身而退,或许还会有意外的艳遇。外国大片多数都如此,典型的就是007系列。
当然,现代的间谍多种多样,有的已经不需要人亲自出马,一只小蜜蜂、小苍蝇,就能搞定一切。
晋文公勤王的时候,各国并不太平。
却说邢国和卫国,当年被北狄打的落花流水,若非齐桓公‘城邢封卫’,使两国苟延残喘,早就从历史中消失了。这两个难兄难弟重建之后,却也乐的忘乎所以,‘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但是,齐桓公死后第二年(公元前642年),一切发生了改变。
当时,齐国内部六位公子,为了那个宝座,纷争不休。宋襄公支持太子昭,率领曹国、卫国和邾国伐齐,立了齐孝公(太子昭)而还。
宋国伐齐,北狄竟然介入,救援齐国。特别是卫国跟随伐齐的做法,惹得邢国十分不满。毕竟,齐桓公‘城邢封卫’,对这两个国家有大恩,怎么能讨伐恩公呢?
公元前642年冬,邢国竟然联合北狄伐卫,包围了卫国的菟圃(地址不详)。
这就不对了,邢国和卫国,都是姬姓。邢国是周公旦的后裔,卫国是卫康叔的后裔,大家血脉相连啊!就好比现在的大陆和台湾,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华夏民族,流淌着一个血脉,再敌对也是内部矛盾,为什么纠集一些居心叵测的外人呢?
此时的卫国,还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军事实力有限。特别是北狄大军,早已把卫国人吓破了胆,哪敢跟他们对抗。
在这危机时刻,卫文公燬耍了一个小把戏。
他强烈要求,把国家政权让给父兄子弟,并且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说:“谁能治理好这个国家,我愿意无条件服从。”
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让众位大臣们非常感动。所以,他们团结一心,准备御敌。
虽然狄人很强大,但大家同仇敌忾,支持卫文公。而且许多年来,提起北狄,卫国人痛恨至极,如今北狄再次来犯,即使打不过,也不能像上次那样窝囊地溃逃。
所以,卫国人组织军队,在訾娄(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摆开阵势,准备与邢人、狄人决一死战。
据《左传》记载,卫文公死的时候(公元前635年),卫国的战车也就三百辆。按一辆战车七十五人的配备,总共不过两万两千人。此时距离卫文公的死还有七年,卫国能投入战场的兵力,不多。
俗话说: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邢、狄一看这拼命架势,心底也发怵,真要打起来,损失太大,不敢保证必胜,所以,北狄首先灰溜溜的撤兵了。
北狄大军拍拍屁股走了,邢国土地不能迁移,邢军还坚持了一段时间。邢、卫仇恨的种子,就此种下。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