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姜又循循善诱,什么没出息,没志气,大道理小道理,说的口干舌燥,就差骂他吃软饭了。
但是重耳呢,也许是对卫国那段要饭经历有了心理阴影,坚决不松口,坚决不离开齐国。说实在的,如今也快六十岁的人,他再也不想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人生如白驹过隙,为了那个位子,掀起无端杀戮,何苦呢?
不论齐姜如何劝说,重耳是打死也不愿离开。
劝不动,骂不听,赶不走,实在没办法,齐姜亲自找到狐偃,把重耳赖着不走的情况和盘托出。希望狐偃能想个好办法,把重耳带走,不能让他再这样安逸下去,纯是混吃等死。
狐偃不知阴谋泄露,尚且想隐瞒,坚决抵赖,不走了。这君臣俩人,都这么能赖。
齐姜把他们的谋划过程,从头到尾描述一遍,听得狐偃面红耳赤。
重耳不走,别人也不能强迫他走,否则就是不敬。几个人与齐姜谋划后,决定由狐偃带头,把重耳灌醉,绑架他离开;等到酒醒之后,已经远离齐国,他必定不能再回返。
晚上,齐姜一番甜言蜜语,说得重耳心情舒畅,加上好酒好菜,难免多喝几杯,结果酩酊大醉。
他根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齐姜与狐偃等人的阴谋。
夜幕降临,狐偃带领一群随从,七手八脚的,像抬死猪一样,把他抬到车上,快马加鞭离开齐国。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友好的、互惠的绑架案,没有一点暴力倾向,没有一个人员伤亡,没有影响齐国的百姓生活,只是悄悄地走了一个人而已。可以说,除了重耳,皆大欢喜。
第二天清晨,重耳迷迷糊糊中醒来,发现正躺在车上颠簸,两旁的景物非常陌生。他急忙问明原因,才知道已经离开齐都很遥远,自己被狐偃出卖了。
甜蜜的日子不过,却又要四处漂泊,甘愿当乞丐。重耳出离了愤怒,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一支戈,就要教训主谋狐偃。
狐偃一看情况不对头,抛弃形象,撒腿就跑。
重耳边追边喊着骇人听闻的话:“如果事业不能成功,就是吃了你的肉,也难解我心头之恨。”这话够绝,看来有点吃人肉吃上瘾了,还在回味着介子推的肉汤。
这边重耳发飙,那边绑架者的主谋狐偃也不傻,边逃边说风凉话:“如果不能成功,我还不知道死哪里呢。我的肉腥臊难闻不好吃,如果取得晋国,各种美食都是你爱吃的。”
玩笑归玩笑,毕竟性命攸关,狐偃跑的比兔子还快,转眼只剩下影子;重耳也没追上,回来恨恨不已。
这时,狐毛、赵衰、魏犨等人赶忙来劝架,说了不少安慰的话,让重耳逐渐醒悟过来;眼看重耳安静了,狐偃也回来赔礼道歉,终于消解了他的怒火。
没办法,已经走到这一步,不能再回齐国了,那样只会成为温柔乡的笑柄。说实在的,重耳内心暗暗高兴,不能沉迷下去。一行人整理行装,君臣和谐,像取经者一样,踏上征程,只不过人员更多些。
这一年,重耳已经六十岁,花甲之年。即使老当益壮,也不愿意四处奔波了,可以理解。
一次蹩脚而完美的绑架案,就这么载入史册。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耳在齐国居住了大约五年,日子过得非常惬意,‘反认他乡是故乡’,放弃了远大的理想,就准备终老于此。他手下的人才,破坏了他的安逸,强迫他走向正轨,最终成就辉煌的霸业。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