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知道,齐国,已经不可能帮他们回国执政了。最好离开这里,寻找新的赞助者;同时,又担心重耳贪恋温柔之乡,老死在这里。怎么办?总不能把他绑走吧!
于是,狐偃邀请了另外几个人,在一株桑树下,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有机会的时候不主动回国,没机会的时候却要谋划回国。说实在的,这种以‘仁义’为幌子的做法,不实在,很虚伪。
本来,为了防止泄密,这次小型会议是秘密进行,只能几个内部人员参加。
为了防止隔墙有耳,会议特意选在一棵大桑树下,周围一片空旷,绝对不会有人偷听。不过百密一疏,他们怎么也没料到,头顶的树叶里,还隐藏着一双眼睛,支着耳朵,静悄悄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桑树,绝对是很好的一种树,因为它的果实桑葚营养丰富,味道好极了。
古人非常重视桑树,主要是用于养蚕,而蚕吐出的丝,可以织成美丽的丝绸,穿在身上很漂亮;这些丝绸被销往世界各地,吸引了各色人种竞相购买,后来形成一条著名的‘丝绸之路’。
可以说,‘丝绸之路’的第一功臣,非桑叶莫属。到了春秋末期,吴国和楚国,因为两个女子采摘桑叶,还导致兵戎相见,死伤无数。不过桑树有一点讳忌,‘桑’与‘丧’谐音,有点儿不太吉利。几个胸怀天下的人,偏偏选在一株大桑树下,谋划天下大事。
这个世界,并非知道的越多越好,特别是秘密,坚决不能太好奇。
当时,重耳夫人齐姜的侍女,正在树上采桑叶,准备养蚕,也算为‘丝绸之路’做点儿贡献。对于这群不速之客,她很好奇,屏息聆听,没想到竟然听见这么让人震惊的消息。
她很忠诚,非常忠诚,对于社会的复杂性,她根本不了解,包括她的女主人。回去后,那位侍女丝毫没有隐瞒,就把自己所闻所见,详细的告诉了美女齐姜。
这原本是一件很大的功劳,却不料引来杀身之祸。
齐姜听了侍女的诉说,又详细询问了细节和经过,没有一句感谢奖励的话,反而把她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夜幕降临,派人悄悄杀死了那位侍女。真是视人命如草芥!
原因只有一个——堵住那张不严的嘴,因为只有死人,才不传话。
古人有诗云:
青竹蛇儿口
黄蜂尾上针
两般尤未可
最毒妇人心。
首先声明,这话不是我说的,当然,我也不知道是哪位文人的杰作。知道了也不能说,不过我可以提供一条线索: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刚出道的时候,因辞官归隐,被媳妇痛骂一顿并且休掉,他一怒之下,冒出这么几句。
我们想一想,这件事有那么严重吗?至于挥起屠刀吗?解决方法有很多,不过那位美女齐姜,不仅没有感恩,却选择了最残酷最狠毒最缺乏人性的手段——杀人灭口。
底层人民的生命,真的如蝼蚁。冤哉!
危从耳入,祸从口出。管好自己的耳朵,没有人把你当聋子;看严自己的嘴巴,没有人把你当哑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话虽然消极,还是有道理的。就好比把坏人打死了,或者打残了,不仅要赔丧葬费医疗费,还可能要坐牢,可能要道歉,法律称之‘防卫过当’。
还是不说法律了,说说生活吧!每个女子,都希望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高高在上,齐姜也不例外。
杀了侍女后,齐姜没有一点儿愧疚,对重耳说:“你的随从要和你一起离开齐国,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自从你离开后,晋国一直不安宁,政局也不问稳定,能得到晋国的,除了你还能有谁?不能再犹豫,否则难成大事。希望你好好努力,上天一定会保佑你的!”
看来,齐姜对丈夫还是不错的。她苦口婆心,啰嗦了一堆大道理,重耳冒出一句话,差点没把她噎死。
重耳说:“我是不会被人说服的,我一定要老死在这里。”这是未来霸主说的话吗?分明是要长期赖在齐国不走了,完全一个老赖的形象,没有一点儿英雄气概。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