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穆公任好,堪称一代明君。他的夫人,就是太子申生的姐姐,秦、晋也是沾亲带故。
秦穆公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天帝委托他,安定晋国。这个梦,他觉得很奇怪,曾经跟大臣们谈过,也没当一回事。毕竟晋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才比秦国充裕,没想到真的有了应梦的机会。
自从太子申生被害后,重耳和夷吾也跟着遭了殃。
由于骊姬的谗言,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怀疑他们,也参与谋反,故而派遣军队讨伐蒲地和屈地。
后来,重耳逃亡到北狄,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公子夷吾进行了一些反抗,不过难成气候。第二年,夷吾逃离屈地,寄居在梁国,并且在那里娶妻生子。
现在,里克替申生报仇,杀死了骊姬和奚齐、卓子后,迎接重耳不成,只好听凭秦国帮助选择国君。
公元前651年冬季11月,梁由靡带着使命,拜见秦穆公,介绍了晋国的困境,又拍了一通马屁。最后,请秦穆公择贤任能,收留一位公子,帮助他继承君位,以主持晋国的社稷;晋国百姓,必将感恩戴德。
这点儿小事,不值一提。
秦穆公爽快答应了梁由靡的请求,把他打发走后,经过商议,决定派公子挚,前去观察重耳和夷吾的人品,然后再决定选择谁,放弃谁。
一般认为,公子挚是秦穆公的儿子,聪敏知礼,洞察入微。
他先去狄国吊慰重耳。名义是吊慰,实际就是考察一下重耳的人品,是否贤明,是否适合当国君,是否值得推荐。
见到重耳后,公子挚也不磨叽,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慰问您的逃亡之忧,以及丧亲之痛。我听说得到国家常常在国丧期间,失去国家也常常在国丧期间,机不可失,丧不可久,请您慎重考虑一下。”
这话很明了,就是提醒重耳,秦国,可以帮助他回国继位,事关重大,一定要想好了再回答。
重耳再次向狐偃请教,狐偃说:“不可以。因为逃亡在外的人,只有讲究诚信仁德,才能得到人们的亲近。现在,父亲的灵柩还停在朝堂,却想趁机谋取政权,谁认为我们仁德?凭借侥幸抢先争取君位,谁还会认为我们诚信?不仁不信,即使成功也不能长久。况且推辞了国内支持,却依靠国外的力量回国,何以自立?”
话虽有理,有本事永远不要依靠国外的力量。
重耳明白狐偃的意思,出去对公子挚说:“感谢您来吊慰,又肩负帮我回国的使命!但我是个流亡在外的人,父亲去世不能送葬,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您的义举呢?”
说完,他向苍天跪拜而不磕头,然后站起来哭泣,退下后也没有私自回访公子絷。
此时的形势,让重耳瞻前顾后。想不想回国即位?想。怕不怕失去好的名声?怕。最终,在权力与名声之间,他选择了好名声,放弃了绝佳的回国机会。
如果真的不想登上这个宝座,何不学一学伯夷叔齐,当个隐者,终老林泉;或者学一学吴太伯,真心让贤。
这两次机会的错过,代价是增加十多年的流亡岁月。
到了公元前636年,又经过十五年的流亡以后,他还是要依靠秦穆公的力量,返回晋国,还刺杀了侄儿姬圉。何苦呢?
世界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如果你想当个正人君子,那就准备好失去很多很多,像荀息那样,甚至是生命;如果你想当个真正小人,也要准备好失去很多很多,比如美好的名声,世人尊敬的目光,以及权力、生命等。
里克与邳郑,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弑君的千古骂名,就是为了重耳。如今,他俩期盼着重耳能接受秦国的帮助,回归晋国,没想到,又放弃了第二次机会。
一腔热忱,被浇了个透心凉,俩人彻底被送入深渊。
晋献公有的是儿子,据记载达到九个。重耳不愿意借机回国继位,别人就没这么高尚了,特别是他的弟弟夷吾,日日盼夜夜盼,终于等来了机会。
公子挚没有说动重耳,摇头叹息而去。他离开翟国后,不久到达梁国,像吊尉重耳一样去吊尉夷吾。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