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死了,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带着无限的担忧。身后事如何?他已经看不到了。
现任太子奚齐,已经十五岁,懵懵懂懂的年纪,还需要大人的庇护。他根本不知道,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危险,已经降临在自己身边。
他的人品如何,史书没有丝毫记载,但他绝对不是神童,他控制不了局势,驾驭不了群臣,掌握不了晋国这艘大船。最糟糕的是,他有一个美丽却让许多人痛恨的母亲。当然,这并不怨他。
晋献公的棺椁还停放在灵堂,没有下葬,大家都处于悲伤阶段,里克,已经谋划着剪灭骊姬一党了。
太子党与骊姬党,双方仇视多年,到了见红的时刻。
太子申生之死,给太子党沉重打击,断绝了他们的希望;现在,骊姬党的靠山没了,内部人心惶惶。以里克为代表的太子党,没有了顾忌,开始谋划抢班夺权。
里克是太子申生的坚决拥护者,当初一念之差,没能拯救申生,让他痛心不已。
他要复仇,要替太子申生鸣冤。
晋献公去世,老臣狐突看出朝堂内部波涛汹涌,继续称病不出,躲开是非;至于荀息,忠贞有余,决断不足;里克已经忍耐多年,是该站出来,为申生报仇的时候到了。
他并没有盲目出手,为了保险,开始联合各方势力,为申生翻案。其中,申生、重耳和夷吾的支持者(各有各的母家),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联合起来,准备对骊姬党发动致命一击。
没有晋献公坐镇,骊姬全靠荀息支撑,明显处于劣势。
但是,里克与荀息私交非常好。当初,他俩与邳郑曾经谈论晋国的未来,‘三巨头’各持己见;如今,真的到了刀兵相见之时,他们各为其主,分列两个党派,不得不直接交锋。
这一切,都是骊姬造成的。
里克知道,荀息忠诚,天下罕见。现在,朝堂之上,许多大臣都痛恨骊姬害死太子,赶跑重耳和夷吾,如果发动政变,荀息必将成为受害者,必死无疑。
他不想与荀息为敌,更不希望荀息成为牺牲品。故而亲自找到荀息,试探道:“三位公子的同党,将要杀死奚齐。外有秦国,内有百姓,都要帮助他们,你准备怎么办?”
这几句话,可谓掏心窝子,几乎把自己发动政变的预谋和盘托出,所有把柄都交给了荀息。以此表达诚意,希望他迷途知返,不要支持骊姬一党。
在政治旋涡里,这种无原则的坦白,很容易被人一网打尽。但他知道,荀息不是那种果决残忍的人,绝不会为了政权,错杀一千;而且,众位大臣的背后势力,也很强大。
荀息听出话外之音,斩钉截铁地回答:“国君刚刚去世,就要杀死他的遗孤,我不会那么做。如果不能保护太子平安,唯一死尔。”
从定义‘忠贞’,到‘唯一死尔’,每一句话,让人充满敬意。
‘忠臣不怕死’,荀息可谓最典型代表。
里克此来,其实就是为了拯救荀息,想把他从危险境地解救出来。如果荀息能同意合作,共同铲除骊姬党最好,否则置身事外,里克也完全可以保他平安。
然而,荀息宁死不屈,坚决拥护奚齐,完全站在里克的对立面上。
其实,荀息也明白,奚齐的太子地位,来路不正。但是,国君临别托孤,对自己充满期待与信任;自己也信誓旦旦答应,‘忠贞’护主,至死不渝,岂能临场变节?如果违背君命改朝换代,何以为人?
里克又说:“如果因为你的死,奚齐得以立为国君,那也值得;可是如果你死了,奚齐照样会被废掉,岂不白白送死?”
荀息说:“昔日国君问我:如何以臣事君?我对以‘忠贞’。如今言犹在耳,我绝不会因为爱惜自己的身体,而违背‘忠贞’的誓言。”
里克走的实用路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荀息则是理想路线,说到‘忠贞’,就一定要做到完美。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相遇后必定水火不容。
面对荀息的坚定,里克知道无法动摇,叹息而去。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