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代代相传,历经周王室的‘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等大事件,晋国保存了下来,但内部也是几度风雨,变乱纷呈。
到了第九代晋穆侯,娶了齐国美女为夫人。
公元前805年,晋穆侯讨伐條地(也称鸣條,今山西夏县西北)戎人,似乎战况不佳;恰在此时,夫人生下太子,为了记住与條戎的仇恨,晋穆侯为孩子取名为仇。
这个名字,很不吉利,即使仇恨再深,也不能这么给孩子取名,冤冤相报何时了。名字,虽然只是称呼,无形中却影响孩子的一生,马虎不得。
公元前802年,晋穆侯讨伐千亩(今山西介休南)的姜戎,取得胜利。这次,穆侯又得了小儿子,为了纪念,取名为成师。
古人给孩子起名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君王贵族之家,如前面的鲁庄公。除了梦中注定,用鲁国申繻的话来说,讲究祥瑞、假借等等,但不能用国名、官名、山川名、疾病名、牲畜名等,以防止避讳。
即使现代人,给孩子起名,先要找人算一卦,什么生辰八字,阴阳五行,吉凶富贵等等。推理完了,搜出一堆字,再像拼图一样排列组合,有福有金有权,讲究个吉祥如意,很少看到小孩名字中有‘仇’的。
科学与伪科学,存乎一心,给孩子取个吉祥的名字,图个心安。但有时候不得不服,名如其人,确实不虚。
晋穆侯这两个孩子,太子取名为仇,次子取名为成师,就像善与恶、美与丑,反差实在大。从名字已经可以看出,晋穆侯对小儿子更加宠爱。
当时,晋国的乐官师服很不解,惊讶地说:“君王给孩子取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次子取的名字正相反,以后晋国难道能安稳吗?”
师服的话,在《左传》、《史记》中记录下来,也许只是巧合,然而,他预测的结果如何呢?晋国从此内乱不断。
翻看历史,固然是百姓的创造史、血泪史,更是一部权力争夺史、杀戮史,或者说,是家族内部杀戮史。每一次更迭,每一个台阶,都沾满了鲜血。
晋穆侯去世后,他的弟弟殇叔篡位,太子仇不得不逃亡在外。
他不甘心,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才是晋国的合法继承人。所以,他暗中积蓄力量,三年后,悄悄返回晋国,袭杀殇叔,然后自立为君,就是晋文侯。
首先要明确,这位晋文侯,并非后来担任霸主的晋文公,俩人不是一个级别,差了一百多年,辈分悬殊。而且,晋文公已经不是晋文候的直系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直接导致西周灭亡。晋文侯深明大义,出兵帮助平王东迁,二十余年后,还帮助铲除了公子余建立的另一个政权,对王室功劳不小。他的日子也算安稳,得享天年,去世后,他的儿子姬伯即位,就是晋昭侯。
对于这位晋昭侯,关于他的事迹不是很多。《左传》记载了他的一个愚蠢决定,致使晋国更加战乱不休,也搭进了自己的小命。
当年殇叔篡位的教训,让晋文侯心有余悸。他在位的时候,对弟弟成师时刻提防,但并没有痛下杀手。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刚刚即位,就把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并且由身份高贵的栾宾辅佐。
这位栾宾,是晋国公族,栾氏,后来成为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当时成师已经五十八岁,爱民如子,德义远播,所以晋国百姓都归附他,称之曲沃桓叔。
为什么把曲沃封给叔叔成师?没记载,或许就是为了拉拢他。有一点很重要,翼城(今山西翼城县),作为唐尧的封地,早已成为晋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
但是,曲沃的面积,比翼城大。
这是什么概念?前面说的郑庄公封给弟弟太叔段的京邑,就比国都的面积大,导致后来的兄弟相残。当然,晋国这件事,比郑国早了二十余年。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