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听了太子华的一面之词,被巨大的利益所诱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很快,齐桓公就把太子华的计谋,告诉了管仲。
管仲一听,大吃一惊,这种阴谋,决不能答应。他劝阻道:“君王用礼和信来会合诸侯,却用邪恶来结束,这样不好。儿子与父亲不互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更大的邪恶了,一定不能答应。”
礼与信,就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基础,所谓的‘春秋大义’,就在这简单的两个字中。然而,这么多年了,齐桓公依然不明白。如今又被郑国太子华空口许诺的利益所驱使,差点犯下大错。
利益,诱惑何其大?
齐桓公说:“诸侯多次伐郑,都没有成功。现在借助郑国内部的矛盾,不是个很好的机会嘛?”
机会,是不错,但是,能成功吗?邪不压正。太子华以太子的身份,谋害自己的国家,名不正言不顺,必败无疑。
眼看齐桓公还是不明白,管仲说:“君王用德来安抚郑国,如果不接受,可以率领诸侯讨伐;郑国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哪敢不害怕?现在,您带着郑国的罪人去讨伐,他们就有理由抗拒。而且会盟诸侯,是为了尊崇道德,现在却让奸佞的人位列国君,怎么向后世交代?
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昔日的盟约就要废弃了。子华作为郑国太子,却要凭借大国来削弱自己的国家,将来一定不免于祸难。叔詹、堵叔、师叔是郑国‘三良’,没机会钻它的空子。”
连自己国家都可以出卖,自己的父母兄弟都可以出卖,还有什么不能出卖的?这种人,不可信。
一番高论,终于让齐桓公清醒过来,于是客气辞谢了太子华,又好心安抚几句。
齐桓公的婉拒,让太子华懵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这么大的事情,能瞒得住吗?传出去自己不得好死。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华这种吃里扒外的做法,很快传到郑文公耳朵里。忤逆之子,太让人失望了!
回国不久,太子华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公元前644年11月,郑文公命人在南里诱杀太子华。不仅如此,他的其余四个嫡子都不争气,没有善终,郑文公为此还赶跑了所有庶子。
做什么事情,都要堂堂正正,讲究‘德与礼’。耍弄阴谋诡计,即使一时得逞,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