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父亲的夫人,那相当于他的后妈,在任何年代,这绝对是爆炸性新闻。昭伯顽接受过‘周礼’教导,一听这个主意,头都大了,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没这么干的。
敢不答应?当时的卫惠公不过十五六岁,他们母子,完全靠齐国保护;齐襄公也不是什么正经人物,啥事干不出来?搞不好能把卫国灭掉。
齐国人连威胁带引诱,强迫昭伯顽娶宣姜为妻,即使如此,昭伯顽宁死不从。
据说(《东周列国志》),他们把昭伯顽灌醉了,让宣姜跟他睡在一起;昭伯顽醉梦中醒来,一看身边漂亮的宣姜,百口莫辩,半推半就之中,屈服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昭伯顽娶了后妈宣姜。
这算什么事?父亲夺儿媳,儿子娶后妈。是古人真的很开放?还是现代人的思想太保守?即使礼崩乐坏,坏的也太离谱了吧!算了,不提这些,形势所迫,看一看野外求生,虫子都成了美味,恶心也要下咽。
不论过程如何,事实就是这样。后来——昭伯顽与宣姜生育了三子二女,分别是齐子、卫戴公申、卫文公姬燬、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齐子死的早,姬燬感觉国内太乱,早早跑到齐国,避开是非之地,也躲过了这次杀劫。
赤狄之难,卫国损失惨重,姬燬毫发无损,有福啊!
宋桓公是卫国姑爷,听说卫国惨败,义不容辞,早早率军在黄河边上迎接逃难来的人。夜晚,终于等到断断续续的难民,当然包括许多贵族,宋桓公组织军队,帮助他们安全渡过黄河。
当时搜集卫国离散的遗民,男女老少加起来,只剩七百三十人,算是给卫国留点儿火种。
这个数字,《左传》中明确地记载下来,实在让人吃惊。卫国不是大国、强国,也算一个中等国家,朝歌更是一个繁荣的都市,这次惨败于北狄,几乎宣告卫国的灭绝。
其中有一部分贵族逃出来,勉强建立了新的政权,立戴公申为国君,名义上保全了卫国。
但这几百号人,实在少的可怜,国将不国。后来,又抽调卫国共邑、滕邑的百姓,在卫国的漕邑修建临时茅舍,大约凑到五千人。
共邑,原本属共国,位于今河南省辉县一带。西周著名的‘共和执政’,就是共国国君共伯和,得到诸侯认可,临时执政王室。郑国太叔段曾经避难共国,但不知何时被卫国灭掉。
作为一方诸侯,国力也算强盛,只因国君昏庸,害得百姓被屠戮殆尽,惨不忍睹。
真是一人昏庸,万民遭劫。
卫国如此惨状,齐桓公干什么呢?《管子》中记载:整日笙歌艳舞,醉生梦死。
从齐桓公最初的无所作为来看,他没有考虑救邢,更没有考虑救卫。据说,因为一个美女许穆夫人,齐桓公与卫国还有些芥蒂,这或许也是他没有及时救援的一个原因。
但是,这次残酷的杀戮,让他震撼;忠君爱国的事迹,让他感动;加上管仲等大臣的劝谏,作为盟主,他还是及时醒悟,站了出来。虽然,已经迟到了。
亡羊补牢吧,等到卫国的残余遗民渡过黄河,齐桓公派大公子无亏,率领战车三百辆,甲士三千人,帮助守卫漕邑。因为公子无亏的母亲长卫姬是卫国人,派他带兵,更含亲情,也会更加尽力。
公元前558年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齐桓公把卫国封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并且号召诸侯,替卫国筑城。
卫国已经一无所有,几乎成了乞丐部落。齐桓公没想到自己一念之差,让卫国遭受如此大难。他赠送给戴公申驾车的马匹,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三百,还有盖房的木材;赠送给夫人用鱼皮装饰的车子,上等的绸缎三十匹。
这是一份特殊的清单,《左传》记载的非常详细。现在看来,或许觉得寒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绝对雪中送炭,非常实用。比如马匹,便于贵族乘坐;祭服,祭祀先祖鬼神;以当时的条件,这些都是紧缺物资。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