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平时不务正业,不善待甲士,不安抚百姓,关键时刻,谁还愿意给你卖命?
赤狄在卫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必须战,不能示弱。
卫懿公鼓足了勇气,要战斗到底,但是,分发铠甲武器的时候,士兵们怨气冲天。平日对我们不屑一顾,连军饷也不发,对仙鹤不仅有大夫的俸禄,还赐给乘坐的车子。
如今要开战了,让我们去拼命,岂有此理?
大家吵嚷一片,把武器摔在地上,怨恨道:“仙鹤享有那么高的俸禄,让仙鹤去吧!我们不会打仗。”
这是‘抗命’,是‘兵变’,是‘造反’,‘周礼’决不允许。不过,士兵们可不管那一套,没砍卫懿公的脑袋已经不错了。平时你珍爱仙鹤,玩物丧志,赐给畜生荣耀,不把战士当人,现在北狄人侵,我们凭什么替你卖命?
成语‘爱鹤失众’,就来自这里。
将士的抗命,让卫懿公幡然醒悟。错了!昔日的所作所为,真是大错特错!高高在上,还要靠底下的基石,没有百姓们的支持,没有战士们的热血,一切都是空。
卫懿公没有退缩,没有逃跑,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死守待援。关键时刻,他竟然像个男人一样站了起来,亲自率军,去对抗赤狄。勇气可嘉啊!
临出发之前,他把玉玦给了石祁子,希望他决断大事;把箭给了宁庄子(宁速),希望他好好守城。并且叮嘱他们:“以此保卫国家,选择有利的去做。”
嘱托完大臣,卫懿公把绣衣送给自己的夫人,对她说:“一定要听从两位大臣的。”
然后,自己率领军队出发,下定决心,要和狄人决一死战。
这临别的赠言,斗志昂扬,哪像个昏君?完全是一位有情有义爱国爱家的明君风范;更有大丈夫为国出生入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气概。
他的斗志很高,渠孔为他驾御战车,子伯作为车右,黄夷作为前锋,孔婴齐指挥后军。
此时一腔热血,有用吗?对仙鹤的溺爱无度,早已断送了国人对他的最后一丝好感,军士对他已经彻底失望,大难临头,谁愿意为一个无道昏君卖命?
‘大厦将倾,一木难扶’,本来军队人数就有限,士气低落,听说赤狄凶残,半路不少士兵就开了小差,逃之夭夭。卫懿公也不阻拦,照样雄赳赳前去迎敌。
由于指挥失当,军心涣散,结果卫军在荧泽(朝歌北)被赤狄打得惨败,几乎一个不留。
当然,也有忠心耿耿的大臣,曾劝他撤掉旗帜,自己先逃回卫国固守待援。毕竟,攻城不是赤狄强项,只要发动百姓,据城坚守,必将有诸侯救援,至少霸主齐桓公不能坐视不管。
但是,卫懿公拒绝扔掉旗帜。真不明白,危机时刻,即明理又勇敢的一位国君,平日怎会那么糊涂?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指挥身边的人,挥舞大旗,一直到战死疆场,不少大臣也跟着殉难。
其实,纵观‘春秋战国’,以卫国贤才最多,可惜很少得到国君重用,所以也一直没有强大起来。百年后,吴国的贤臣季札访问卫国,临别就留下一句话:卫国多君子,不需担忧啊!
关键时刻,卫懿公展示了自己的血性,可惜,太迟了!有一句评语对他挺适合:生的不算伟大,死的倒也光荣。
当年卫惠公姬朔,为了国君的位置,不惜残害两位兄长,气死父亲,可谓坏事做绝,却逃脱了天道的惩罚。如今,他的儿子得到报应,导致卫国几乎灭亡。
我们可以不相信报应,但报应也许会随时随地的,几十年、几百年后,不知不觉中到来。
春秋时期,亡国之君很多,像卫懿公这样,因爱鹤而亡国丧命,前无古人,后也几乎没有来者。
春秋风云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