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过后,刘虞与吴昱携手百官觐见皇帝,偌大个长安皇宫里,静谧肃穆,宫中的长街上还零零散散的有些尚未融化的雪。朝阳出生,光芒洒落人间,为寒冷的冬季增加些许温暖。
也许是年前的大胜让众人看到一丝中兴的希望,也许是皇帝亲政,那些大臣们终于不用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又或许是新春里那些老倌们躺在小妾的被窝里美美的睡了一觉,一个个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吴昱与刘虞各领左右两班大臣徐徐前进,走进了未央深宫,走入了朝堂大殿。今日的刘协亦是意气风发,虽然柔弱的面庞难掩些许痛楚,但毕竟可以强打起精神撑起些帝王的威仪。
众大臣皆带喜气的拜见恭贺小皇帝,刘协抄着仍旧有些稚嫩的声音命众大臣平身入座。
吴昱坐在右侧首位,后面依次是荀彧、张昭、枣祗、吴老等一干心腹。左侧首位是刘虞,后面坐着孔融、杨彪、刘繇等一干儒者。
皇帝刘协抛砖引玉,首先回顾这一年的成果,包括新政、屯田、水利、以及吴昱灭董旻,平青州黄巾、降伏臧霸、张燕、公孙度等豪杰,调停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使关东局势趋于和平,灭南匈奴,还有迁民等一系列的成就。本来欲封赏功臣,犒赏三军,不料有些论题却成为庙堂之争导火索。
这次庙堂之争的双方,一方是董旻之乱中仅存的朝中遗老,和吴昱救出的刘虞、招揽的孔融、刘繇等一干儒生名士,另一方则是吴昱的嫡系,以张昭枣祗吴老为首,荀彧居中调停。
双方就一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刘虞为首的世家集团对吴昱的新政、州牧任命人选及对胡人的政策展开激烈的批判,而张昭枣祗二人对这些观点进行的顽强的斗争。
刘协见双方争论激烈,情绪激动,大有一言不合,便要武斗的局势,有些惊慌失措,看到老神在在一言不发的吴昱丢给自己一个放心的眼神,方才强制按下忐忑的心。至于居中调停,两面讨好的荀彧,在争辩中却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尴尬至极。
吴昱见荀彧被两队人马怼来怼去的尴尬样,不自觉的哑然失笑起来。
现在的荀彧还未成长的可以担当萧何之任的地步。荀彧想要居中调停,但没有看对时机。在前世跟着曹操之时,荀彧之所以成为皇帝和曹操的调节人,是因为曹操处于绝对强势,而刘协虽身系天下大义,却处于弱势。荀彧的功能只是化解曹操的暴戾之气,来维护弱势的刘协。然而现在情况却相反,以刘虞为首的世家势力咄咄逼人,批判吴昱的新政。而吴昱一言不发,在口水仗上面非常被动。
看着吴昱手下功臣将领皆是怒气冲冲,荀彧生怕刚建立起来的朝廷再度分裂,一时心急如焚。吴昱见荀彧左右不是,大笑道:“荀文若,不要着急,更不要怕争辩,今个就是要进行一场大论辩,正所谓真理愈辩愈明,我们要在这场大论辩中得出一个真理来,得出一个是非来。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会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根。诸位朝公,尽可以畅舒己怀,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不能恶意攻击。更不能以言开罪。”并且建议众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争辩,不能把所有的问题混到一块说,这样既没有意义,也得不出有效的结论。这一建议得到皇帝的众朝臣的一致认可。至于刘虞、孔融等人见吴昱胸怀宽广,对吴昱刮目相看。
最后吴昱提议让荀彧作会议主持,孙邵等人作会议记录。荀彧根据世家势力方的批驳点作出了会议的几个议项。
第一个议项是政体问题。这个是世家大族最为关注的问题。毕竟自周朝到东汉,一直延用三公九卿制,本来按照历史的发展,这种过时的体制必然会慢慢的过渡道三省六部制,直到六部尚书制。但这种过渡,是近千年乱世纷争打出来的,消耗的太大,吴昱才会想着推行尚书制。
但是三公九卿制已经成为国家体系的既定模式,东汉时期的士人皆争相以三公之位为荣。想要改变这种模式,必须要改变他们的志向,这是何等的难。吴昱事先也已估计到这种难度,甚至已经做好的进行一定妥协的准备。
大汉之风虎云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