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日,刘邦在下邑县城收集粮草,招募兵马,扩充了数百人。
两日后,刘邦等人带领三万多兵马离开下邑县城。
半日时间抵达虞县县城。
“我是刘邦,暴秦无道,我奉楚坏王之命,带兵入咸阳灭秦。但不想见到太多人死在战争中,希望你们开城投降,免得徒增伤亡。”
刘邦骑马向前,左右由夏侯婴和樊哙跟着,他对着城楼上的秦官喊话。
他这是要彰显仁义,无论他是否虚伪,别人看的是他如何做。
“你们这群反贼,不得好死!”
然而城楼上的虞县县令骂道:“我劝你们赶紧逃命去吧。李由将军已经领兵前来剿灭你等,想攻占虞城,只会气得更快!”
李由,大秦丞相李斯的儿子,领兵驻扎在雍丘,距离虞城有五六日的路程。
“李由在雍丘,最多刚得到消息,要带兵来此,需要五六日时间。”
张良在萧何和罗浩身旁说道:“他们是在虚张声势。沛公应该争取时间,快速拿下虞城,然后再攻打蒙县城,争取在李由到来前达到睢阳城,或许能在半路伏击李由。”
萧何回应道:“主公何尝不知?只是主公仁慈,不忍心造成太多伤亡。”
“沛公这是想赢得民心。”
张良恍然,难怪刘邦慢慢吞吞的,每次攻城都要劝说一番,而且军纪严明,不准兵马进入民屋,烧杀抢掠,违者严惩,俨然是一支仁义之师。
“民是水,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罗浩感慨道:“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对罗浩来说是轻飘飘的感慨两句,但他不知道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明确的思想。
这不,张良和萧何都是震惊而诧异的盯着罗浩。
然后,萧何念道:“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张良则念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两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好像这两句话,点醒了他们,让他们彻底明白了一些深刻大道理。
“怎么了?”
“我说错什么了?”
罗浩被两人的反应搞糊涂了,心道:这是历史积累验证的至理名言啊,应该不会错吧?
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出自荀子的书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但荀子才过世二十多年,儒家思想没有成为正统。
因此张良和萧何不知道,也不奇怪。两人都不是儒家弟子,加上战乱,荀子的思想传播有限。
“秦以武力灭六国,然而却不得民心,最终才有了各地义军反击,要灭秦。”
萧何说道:“说不定正是这样的道理,得民心者,才能获得天下。”
张良看了看罗浩,然后再看向刘邦:“难怪沛公会如此。”
他以为刘邦是领悟了罗浩的这番话,才做出一副仁义的样子,以获得民心,从而获取天下!
“夏,商的覆灭,就是因为君王残暴无道,失去民心,所以走向灭亡。”
张良断定道:“秦亦如此,灭亡早已注定!”
“罗浩,这番话,是谁告诉你的?”
萧何一直怀疑罗浩背后有高人,现在更加确定了。
“肯定是位大贤!”
张良也不认为十七岁的罗浩不可能领悟总结出这般深刻的大道理。
谁告诉我的?
学过历史都知道吧?
不对,差点忘了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年龄了,这种道理不适合我说出来啊。
罗浩经历着,编故事,说道:“没想到被你们发现了……其实,早年间,我拜了一位老师,他教授了我许多学识。不过,老师已经不问世事,因此不希望我透露他的名号。而且,老师云游四方,现在不知道在何地。”
好像有个牛逼的老师存在,说不定以后能帮助自己。罗浩顺势就编造了一个,而且萧何和张良还信了。
“果然如此。”
萧何心想:各自猜测的一样。
从秦末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