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臻之所以弄个公共浴池,主要是给亲卫们使用的。曹老大已经当上了典军校尉,乱世的味道就要钻到鼻腔了,一些准备,肯定是要抓紧的。粮食方面,卫臻是不愁的,卫家存粮四万多石,按一个成年男子一月耗费一石半到两石,卫家如今加上亲卫,不过五百余人,足够两三年的用度。武力方面就不是太充足了。一百名亲卫,被卫冲卫兴带到洛阳一半,就是加上没什么战斗力的庄户,满打满算,不到三百名壮年男子,这让卫臻心里及其的不踏实。
要知道,接下来的乱世,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站住脚都是问题,这无关乎能力。刘焉那种只想着过把皇帝瘾的,为什么能在益州历经两代不倒?别以为益州比之中原就一定多安稳,老刘头面对的叛乱也不是一次两次。究其原因,还不是人家手里攥着东州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怕惊雷的刘皇叔了。要说能力,刘皇叔怎么也不会弱于老刘头吧?说能得人,皇叔拐男人的能力,三国没几个能和他一较高下的。说手下兄弟,老刘头孤身一人入益州,皇叔手下个个万人敌。可偏偏老刘头能一入益州,安稳享受几十年。皇叔却南上北下,三国有名有姓的老大几乎投个遍,说五姓家奴都是轻的,都没能翻出个浪花。最终还是靠捡老刘头家脑残小刘的便宜,才能在益州安顿下来。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皇叔手底下没有自己的铁杆刀把子。
其实最明显的对比是刘表与老刘头之间。刘表单骑入荆州,老刘头也强不拿去,大小猫三两只进的益州。最后两人都成了一州首脑,地位却大不相同。在各自的地盘内,老刘头说话就是比刘表好使。为嘛?还不是老刘头手底下有自己的兵,刘表手下的兵都是蔡、蒯、黄等襄阳大族的。归根结底,老刘头人靠着东州兵这原始股,成了益州的扛把子,益州公司就是人家的。刘表却只能算是蔡、蒯等大族在荆州的代言人,充其量是个没股份的职业经理人,在荆州公司,自然搞不成一言堂。
这样的情况在每个闹着上市的武装集团公司里都存在。情况最严重的当然是防御无敌,进取无力的东吴。为什么吴军在战场上的战斗力差距会这么大?除了孙吴水战牛逼,陆战弱鸡原因外,更大的原因是孙吴是部曲世袭制。就是除了孙家自己手里的几万兵马,孙吴的世家大族手里也是有兵马的,还不是三五百那种,被孙权拜为前将军、青州牧的朱桓是‘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有名的大都督陆逊嗝屁后,他儿子陆抗领‘逊众五千人’,贺齐这样在三国演义中连脸都露不上的将领,手下兵马比陆逊还多。‘齐与逊讨破尤突,余党震服,丹阳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千人。’
军头手里兵多,孙吴世家大族手里的兵也不少,顾、陆、朱、张为首的世家里,陆、朱两家直接统兵,顾、张自家也有不少私兵。为何赤壁之战时孙权把全部家底拿出来,才给周大都督凑巴了三万人,到攻合肥时,却能轻松组织出十万大军?
还不是因为面对老曹大军压境,孙吴世家大族降声一片,孙碧眼只能磕自家的家底。三万人在前线抗曹,后面大基地还得留着两万人防着孙吴世家在后方给自己捣蛋。别一不小心,被世家大族把他孙仲谋的脑袋给摘了,送老曹当见面礼就乐大发了。他孙家从孙坚起家以来,和世家大族关系可说不上好。多少都有些帐记在各自的小本本上。比如他家的顶梁柱,陆大都督的爷爷陆康,可就是因为孙策攻庐江才嗝屁着凉的。他孙子原本名字叫陆议,后来才改作陆逊。
逊,表示谦退,可能有向孙家认怂的意思,认怂,说明人家还记得这事啊。孙家真要倒霉了,你看人落井下石不?
内部不和,是孙吴始终越不过淮河的一大因由。再说部队中旗帜多了,也不好指挥啊。
就好比陆怂,呃,陆逊陆都督手下的兵马,吃陆家的喝陆家的,卖命当然也是给陆家的,你孙仲谋直接指挥肯定没陆都督的命令好使。就像周天子的诸侯分封,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孙仲谋这也一样,他部下的部下也不是他孙仲谋的部下。带着这样组成的十万大军,也无怪乎孙碧眼总是被魏国淮河防线的将领刷战绩刷封户了。每每一场防守战打下来,魏国将领侯爵升级了,食邑封户增加了不说,自家还被玩了个孙十万的巨梗。那叫一个丢人现眼。
三国工程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