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的民众们都记得,大汉朝后面的朝代,都是官就是官,吏就是吏,泾渭分明。像县衙的司房,捕头等。甚至衙役之类,连吏都不是。
而什么里正,保正这些乡村主管,也不是官,纯粹是宗族推选出来的。
可是如今,所有的吏员,竟然全部算是官身,升迁之路全部打通。为此,曹魏时的九品中正制度,邓艽也套用了出来。
乡村,更是设置了乡村办。
邓艽在新政中说,一千户到两千户设立一乡办公室,置乡正一员正八品,乡丞一员从八品,司妇使一人,从九品,治安使一人,从九品。
乡办公室只有四个官员,却协助县衙征税治理,保境安民。但还不是最小的官衙,最小的官衙是村办公室。
一百户到两百户设立一个村办公室,置村正一人从九品,治安使一人从九品,司妇使一人从九品。司妇使是监管生育,婚配,所以必须已婚已育的女子担任。
俸禄方面,最低的从九品,每季度四百钱,能养活一家几口人,到了正九品的乡正,每季度八百钱,已经能让几口人过的比较丰裕了。
邓艽新政的厉害之一,就是打破了“皇权不下乡”,通过设置乡村办公室,彻底让君权掌控了基层。
汉朝之后的乡村之长,并不是朝廷委任的官员,而是地方宗族和乡绅势力的代表。所以,往往乡村之长,也是族长,地主。
这使得乡村之长为了宗族和地方利益,往往挟裹“民意”和县衙对抗,甚至多次出现乡村之长消极征税,抗税,带领百姓驱逐衙役的事件。
这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动员力,以及政令的执行度。无法有效掌控基层,让看似强大的帝国,成了泥足巨人,再也难以具备秦汉那样的动员力。
邓艽等于是将官吏,打包变成后世的公务员,俸禄全由官府承担。
那么,邓艽的做法,会不会让官府财政不堪重负呢?非也。
以宋朝为例,虽然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几个人,看似很少。但不算官员的皂隶等小吏,都是要吃饭的。怎么办?截留税款,勒索小民,额外征税。
各级官员为了养活属员,就有借口贪墨公款,招权纳贿,导致吏治更加败坏。
结果,得利的官吏,是宗族势力,被损害的反而是国家和百姓。
可如此一来,吏治会更好,政令更通达,中央税收更多,国家动员力更强,政权更稳固。
那么,这么好的事,历代不缺有识之士,难道真的看不到么?也不是。很多官员看到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提。就算皇帝推行,他们也会反对。
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嘛。倘若官员数量稀少,那么他们的官位才更加宝贵,更有捞钱的法子。倘若广大吏员都变成了官,他们的优越感就大打折扣。办好吏治,军治照旧。
接下来就是各个工房,纺织棉布的工房,制造兵器甲冑的工房,制造农具的工房,还有就是为邓艽赚钱的各项产业。
这些都一一查看,至于一年收益多少。还得回姑藏才知道,张良在管这一切。
大汉,中平三年十二月二十八大雪,转眼,已经一年了。邓艽冒雪急匆匆的往姑藏城家中赶去,自从到洛阳为官,已有三年未曾归家。此时邓艽,可以说是归心如箭,也不知道蔡琰如何了。
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邓艽,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邓艽路过农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房主向外望去,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世一夫一妻,现在邓艽来到古代。虽然,可以妻妾成群。
可邓艽还是希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与家庭。以往,在外打仗,没时间与机会回家。现在有了机会,虽然时间有点紧。邓艽还是,要回家与家人团聚。
三国人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