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虎点点头,说道:“大约是一个月之前,消息已经到了京师,小人是从一个刑部当差的熟人那里得知的。”
张鹤龄眉头紧皱,问道:“你去见过李东阳了吗?”
“李少卿已经离开京师,去了天津卫。”
张鹤龄想了想,说道:“你先留在府上,我现在入宫面圣!”
话音未落,外面又是一阵喧哗:“圣旨到!”
张鹤龄赶忙出门迎旨,却看到是萧敬亲自来宣读圣旨:“寿宁侯张鹤龄接旨!”
张鹤龄跪拜,其余人跟在后一起跪下,萧敬打开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天监夜观星象,红鸾星向北方偏移十二分二十六毫,预示天定良辰,特此将寿宁侯与长公主的婚期后延至十二月二十六。钦此!弘治五年月十。”
张鹤龄一脸懵,好端端的,婚期为何要延后?
如果说什么红鸾星向北方偏移多少分多少毫,他是打死也不信的,这分明是糊弄人的说法。
“臣接旨,吾皇万岁!”
萧敬将圣旨递过去,张鹤龄正要起,却听萧敬继续说道:“寿宁侯张鹤龄接旨!”
张鹤龄有些莫名其妙,问道:“萧公公方才不是宣过旨了?”
却见萧敬又拿出一份圣旨,张鹤龄这才明白,赶忙再次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朝廷设监察御史,其振纪纲而励风俗,以弼成国家之治,厥任匪轻。今有寿宁侯张鹤龄,发贤科,屡破白莲,擢居斯职,既历岁年,式克勤慎。是用锡之敕命,以示褒嘉。夫官以察为名,以言为职,即起,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官居四品,代朕出巡福建布政使司,总督海防事务。钦哉!弘治五年月十。”
这份圣旨上的废话比较多,但是张鹤龄听懂了,自己升官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的官衔,而且,要代天子出巡,前往福建布政使司,到底什么况?
“恭喜寿宁侯高升,接旨吧!”
张鹤龄接过圣旨,问道:“萧公公,在下有些糊涂。”
萧敬笑眯眯地说道:“咱家只是来传圣旨的,至于其中原委,就不清楚了,不过,寿宁侯不准备入宫谢恩吗?”
张鹤龄领会了萧敬的意思,说道:“正要如此,在下便和萧公公一道回宫。”
两人入宫之后,萧敬将张鹤龄领到奉天,张鹤龄叩拜谢恩,弘治皇帝摒弃左右,说道:“卿家肯定有很多问题吧?”
人家都这么说了,张鹤龄便直接问道:“陛下命臣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出巡福建布政使司,所为何事?”
弘治皇帝对萧敬使了个眼色,萧敬将两份密报递过来,张鹤龄一边看,听到弘治皇帝说道:“福建布政使司呈报,一个月前,闽浙海防提督郑子纯于福州府大狱中畏罪自尽。”
张鹤龄手中两份密报分别出自锦衣卫和东厂,其中的内容大体一致,说的是郑子纯一案与原判文书严重不符,但是还没有掌握充足的证据,正在做进一步调查。
“陛下,密报上说,此案疑点重重,臣怀疑郑大人的死另有其因!”
弘治皇帝点点头,说道:“朕已经将此事和四位内阁大学士商议过了,他们也都认为此案疑点众多,所以,朕打算派监察御史代朕出巡福建。”
明代是没有钦差的,因为明代有完善的督查制度,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检,刑部相当于公安部,都察院相当于纪委监察部门,如果地方上出了问题,由都察院的相关人员代天子出巡,称之为巡按。所以明代是不需要其他朝代那样,出了事临时委派某个大臣以钦差份出巡。
都察院的级别与六部相同,主要负责官员为左右都御史二人,与六部尚书同级,均为二品大员;左右副都御史二人,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四人,正四品。下设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每个承宣布政司置一道,例如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监察御史,简称福建道。
张鹤龄挂的这个右佥都御史的份,是都察院管理层中最末端的一个,说白了就挂个名而已,在都察院几乎没什么发言权,纯粹是为了这次福建之行。
张鹤龄又问道:“可是,都察院这么多人,为何偏偏选中微臣?”
大明寿宁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