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后的重要参谋,朱厚照下意识的认为,让他们了解一些当世时务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想法让卢姑娘感到欣喜,因为明朝对大臣的培养尚且都是比较粗放的。而穿越者得到的待遇,让他已经感受到那些年轻大臣的嫉妒。
那些翰林院的庶吉士们,有哪个不想和皇帝一起出来见世面,接受皇帝的耳提面命,顺便观察一下皇帝的喜好与厌恶。
可是现在,小皇帝却指着一副出自唐寅之手的名画,和周围的人有说有笑。
这幅名画并没有流传到后世去,反正骆淑华和卢惜君都没有见过。
但在当时可能是非常有名的,甚至被这家店铺高价求购而得。
甚至,若不是这家店铺和唐寅是有交情的,恐怕也不能轻易得手。
不过,让卢姑娘去推测的话,这交情恐怕是非同一般的,要不然唐寅也不会带着朱厚照来这里。
他本想抬头看看门脸,记一下这家店铺的招牌,但不曾想这时候却突然闯进来一个半大小子。
“抱歉,掌柜的,我来晚了。”
掌柜的正在陪客人,却不曾想这家伙这么没有眼力劲儿。
他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却见那小子仍然没能反应过来。
这下他急眼了,立刻呵斥道:“你个小赤佬,好不容易才能在我店里做工,怎的三天两头的来晚?你瞧见没,客人们都已经……”
他说了一大堆,当然作为皇帝是没有那个耐心听完的,他转过脸去询问唐寅说:“他骂那小的赤佬,是因为那小子是军户出身吗?”
“对,大概是附近卫所的军户,出来谋个营生的。”
朱厚照“哦”了一声。
他知道猥琐的生活,如今确实不太好过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农民出身的太祖皇帝,以他的所谓先见之明,实际上是他巨大的历史局限,制定了许多让人无语的政策。
比如他按照职业划分了户籍,当兵的就是军户,他认为这样世代相传,子子孙孙相互继承,就可以保质大明,万世不灭。
然而他还没有死军户制度,就出现了各种继承方面的问题,比如一家有好多个儿子却只能有一个去继承父亲的职位,而剩下的儿子都得治自谋生路。
结果在自谋生路的时候,这群人还因为军户户籍的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职位是可以继承的,但才华却是不能继承的,国家需要运转需要职位上有何事的才华的人,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很多手艺和学问,是以家族的形式传承下来的,但这种传承其实是并不保险的。
所谓家学渊源,终究是比不上学校这种先进的教育制度的。
因此大名的军事机器不久之后就无法正常的运转了。
以至于大明成立还没有100年。结果就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北狩。
而接下来的情况就变得更加糟糕了。
人才的巨大断档,士大夫对太祖皇帝某些制度的坚决不认可,都导致卫所制度的迅速崩坏。
原本,这个卫所制度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朱元璋和他的那些谋臣,以及某些个子孙后代们费尽心机想出来的,但这些体系毕竟只是理论体系,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不知出现了多少纰漏。
比如卫所制度的配套体系当中,具有一个是屯田制度。
这个制度理论之完备,即便让新疆建设兵团看了,也想不出比那高级多少的设计来。
甚至即便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其他资料书籍都有很多称赞明朝的军屯制度,至少在初期,与某些领域当中达到了中国军屯史的顶峰。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情况却逐渐变得糟糕起来。
人们对土地的渴望导致每个朝代的富人阶层都会收购更多的土地,这就是土地兼并。
但是在大明朝许多田地都是属于军护的。他们如果想要兼并,就必须想一些其他法子。
或者等待一些重要的机会。
朕要抓穿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