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有钱好办事!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原来还在为资金发愁的朱厚炜,这下可是找到了一座银山。
不用再为资金发愁皇家商行,开始了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皇家仓储中心的建设不再是只限于办公楼与仓库,而是全面开工。京师里的贫困人家,还有周边忙完地里活计的庄稼汉纷纷涌入城里,投入到仓储中心的建设大潮当中。对于这些靠手艺和体力吃饭的人,朱厚炜毫不吝啬他的善良和慷慨,除了足额发放工钱,每天还提供三顿饱饭,让这些干活的人高兴不已。
很多离家近的人,对工地提供的饭食都舍不得吃,偷偷藏下来带回家给老婆孩子们吃。离家远的工地上给他们提供了临时住所,虽然只是简易的住所,睡的也是大通铺,可是总好过每天早晚赶路。朱家兄弟还专门交代负责项目施工的张义,一定不许打骂苛责这些干活的工匠们,平时要多注意他们的人身安全,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
优厚的条件,激发了广大民工的工作热情,眼瞅着仓储中心的各栋建筑拔地而起。每天,这片工地都是热闹非常,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很多京师里的人会专门跑过来,在这里一呆就是半天,认真看一看,了解一下这座由两位殿下主导的巨大建筑群。
天气正在一天天转冷,可是整个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汉民族的劳动者是最朴实的人,只要能够有钱赚,能够吃饱饭,他们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因此在工地上的所有人都说:“是两位殿下赏了大伙儿一口饭吃,所有人都要对得起两位殿下的恩德,要拿出所有的本事,把两位殿下的差事给办好了,把这房子给盖好”。
当张义在一次会议上,说出这些话时,所有人的脸上都漏出了笑容,唯独坐在朱厚炜身旁的王守仁却是眉头微微的一皱。他轻轻咳嗽一声道:“自吾皇登基以来,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两位殿下俱都仁孝淳厚、聪明伶俐,这些都是吾皇勤勉治国之功啊!”虽然王守仁说的这些话很奇怪,但是在座的哪位不是人精,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朱厚炜点点头对张义说道:“告诉咱们那些管事儿的,以后统一口径,都是父皇仁慈,我兄弟二人只是奉父皇之命行事罢了!”张义连忙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微微渗出的冷汗,答应了下来。
说起这为“三立圣人”王守仁,自从在同福居和二殿下朱厚炜一番谈话后,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后来在与父亲王华的谈话中,有意无意的打听了一些关于这位二殿下的一些秘史传闻。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让王守仁也不得不怀疑,这位二殿下真的在梦中得到了陈抟老祖的真传,从而开了蹊跷,掌握了无上的大道至理。要不然如何解释,一个原本被传为“笨痴”的六岁孩童,怎么能说出如此一番话来。
再往后,王守仁就有了想要进一步跟这位小殿下继续深入探讨的想法。可是,虽然他贵为皇子二殿下,可毕竟只有六岁,刚开始王守仁有些抹不下面子。可人一旦有了某些想法,却没有去做,那这个想法就会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越长越大。就这样在忍耐了些许时日后,一天,王守仁在家读书时,读到了孔老夫子“不耻下问”的名言。他一拍自己的脑袋:“你这个夯货,孔夫子都能做到不耻下问,我一个小小的二甲进士难道比他老人家面子还大?”说完,扔下书本就跑到朱厚炜居住的宫殿外求见。
朱厚炜原本已经快要放弃“收服”王守仁的梦想了,听说王守仁来了,高兴地鞋子也没有穿,一溜小跑的跑出门外。不等王守仁行礼,拉着他的手就往会客室走,待内侍们摆上香茶、点心后,二人便开始了一番长谈。王守仁博学多才,谈起话来更是思维灵活、口若悬河,朱厚炜虽然口才一般,文学功底一般,可是他脑海中那超越时代的见识,却是让王守仁越来越感到面前的小皇子果真是如自己所想,得到了陈抟老祖的真传,所学所思皆非常人可为、每每有惊人之语,都让王守仁再三思虑不已,心里对朱厚炜的敬意也就愈发深厚。
大明傻王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