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
左将军上官桀进殿。
此时汉昭帝刘弗陵坐在正坐,大将军长史杨敞在左侧。
上官桀进入之后向刘弗陵行礼道:“臣上官桀拜见陛下。”
刘弗陵赶紧起身,还了半礼道:“左将军请落座。”
上官桀落座,这才开口向刘弗陵问道:“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自然,上官桀对汉昭帝刘弗陵召见自己的原因心知肚明,但却仍然假装毫不在意的样子。
汉昭帝刘弗陵自然也知道上官桀知道自己召他前来是何事,也知道上官桀假装不知道自己召他前来到底是何事,但此时却不能挑破自己知道上官桀实际上知道但假装不知道自己召他前来是为何事,只能假装关心的说道:“这些时日,大将军身体抱恙,在家休养,大汉军政大事皆由左将军一力承担,朕甚为感动,左将军辛苦了。”
说完刘弗陵起身向上官桀作揖表示了一下。
上官桀几十年磨炼出来的演技也不是白给的,一脸感动的说道:“折煞老臣了。此前大将军日理万机,操过过甚。老臣虽看在眼里,但却未曾亲身体会过。
这些时日代大将军处理军国事务,方知才亲身体会大将军之辛苦。
此时臣只盼大将军早日康复,我也能卸掉此重担,以免事有疏漏,误了国家大事。”
一番话,是滴水不漏。
汉昭帝这边也不和上官桀兜圈子了,直接开口说道“国事繁重,左将军有所疏漏也情有可原。
朕也期盼大将军能早日康复,这不,朕心忧大将军身体,诏了大将军长史杨敞前来见朕,询问一下大将军的身体好些没有。
闲聊了几句,聊到了瑞侯情况,听大将军长史之言,瑞侯所在的会稽郡此时正闹旱灾,左将军可否知道此事?”
“旱灾?”上官桀一脸的茫然,仿佛什么都不清楚,眉头一皱,“此事会稽郡为何没有上奏疏?”
汉昭帝看着上官桀这假模假样的姿态,心中一阵犯恶心,但是还是强忍着说道:“看来左将军着实政务繁忙,实属有疏漏。
此事并非会稽郡没有上奏疏,而是左将军确实未给会稽郡批复。”
说着许延寿拿起奏疏,汉昭帝身边的侍从接过许延寿手上的奏疏,双手捧着递给了上官桀。
上官桀先是一阵疑惑,接过奏疏,看完之后,接着一脸的惶恐起身向汉昭帝拜道:“陛下,确实是臣疏忽了。还请陛下恕罪。”
“既然上官将军恕罪之心,不如令丞相及御史大夫辅政。”
当然,上面这句话是汉昭帝自己心中所想的。
别看大将军和左将军两人现在在斗争,但是两人毕竟乃是儿女亲家,且都为中朝官员,对外朝的立场,两人依旧在一块。
就算是汉昭帝想,霍光定然也不同意。
更重要的是,左将军代行朝政实际上乃是大将军霍光授予的权力,而非汉昭帝授予。
汉昭帝有资格,但却无能力罢免上官桀的代行朝政之权力。
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没办法表露,汉昭帝只能假装勉励的对着上官桀说道:“左将军不必如此,国事繁重,疏漏在所难免,补上便好了。
左将军,此事已经过去七八日了,会稽郡旱情定然更加严重了。
此事朕已经批复,令尚书发下诏令,准许会稽郡开官仓赈灾吧。”
大将军霍光为什么成为辅政首臣,就是因为他在被封为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汉武帝的遗诏之上定下了“录尚书事”这么个工作。
汉承秦制,置六尚,即尚书、尚冠、尚衣、尚沐、尚席、尚食。
其中尚书乃是掌收受章奏,出宣诏命。六尚均为少府官,但尚书负责处理政务,实际上是中朝官。
汉武帝时期随着中朝地位的加强,尚书的职权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诸臣上书,要另写一份作为副封先上尚书,尚书审阅副封后,对于文辞不便者可不予上奏。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