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汉昭帝即位之后第一个正旦朝会,自然也也是颇为隆重。
正旦一大早,群臣百官纷纷早起,于午门前汇聚,许延寿混迹在一群军功侯的人群之中也等待着后续的事宜。
而后在礼仪官的引导下,众人前行至前殿,于殿中朝拜汉昭帝,此时汉昭帝年仅九岁,且身体有疾病,因此汉昭帝也仅仅是漏了一个面,而且还是霍光陪在其左右,还别说,霍光还真如汉昭帝的父亲一样,但众人对此却也没什么异议。
其后就是一项项程序的进行。汉武帝时期,最辉煌的朝会莫过于大破匈奴之后的每年正旦的朝会了,但武帝后期身体虚弱,经常不能亲自参加,但是大朝会照常举行,这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是国力的彰显,也是定下一年国策基调的重要会议,和后世的两会差不多。
文武百官纷纷熟稔的一步步进行着,就这么一直到了总算是提供饭食的时候了,尽管这里宴会上的东西不难吃,但却都是凉的了,大冷天的吃凉食,官员们也象征性的咬了几口下肚,饿着肚子也没吃多少。
一番程序下来,众人心气也散了,让整个大朝会都显得不那么庄重了。
在大朝会中,有一项程序是外国使节朝贡,然而今年却不再和汉武帝时期一样,番邦来朝,人烟旺盛,自从汉武帝定下修养声息之策略之后,西域诸国已经不少被,不复初立时候的兴盛,此时自然是没匈奴势力给控制住了,因此,相比往年番邦外国少了不少。
但众人却并未因此而有什么心态失衡的。
前些年,匈奴入侵,甚至经常深入大汉腹地,侵扰大汉京城。
这些年,汉武帝对匈奴不遗余力的打击之下,匈奴早已只能舔舐伤口,不复往日的猖狂了。
至于西域属国前来拜谒,大汉甚至不怎么在意了。
一番庄严肃穆却又带着喜庆的大朝会从早到晚可算是结束了。
许延寿才算是抽身有机会回家。
今年不比往年,许父已经从老家回来了,许家也填了个新的家庭成员。
除了在军中的许舜之外,也可以算是好事连连了。
傍晚,一家人在许光汉的府上,在许父的带领之下,拜祭许家的祖先,告知许家这一年的兴旺发达,并请求许家祖先的保佑。
拜祭完毕,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饭絮絮叨叨的总结着这一年的情况,展望了一番未来的情况。
自然,也没少商议许延寿的婚事,现在许父已经等不及想要将杨黛君娶进家门了。
到最后除了许延寿还清醒点之外,许父、许广汉都喝醉了。
第二日,许延寿起来起来,备上厚礼,穿戴整齐,驱车前往杨家。
到达杨家门口,许延寿按照汉代的礼节,向杨家的门口守卫报上自己的名号。
杨敞携夫人司马英、儿子杨忠、杨恽出门迎接。
一番谦让之后,许延寿方才算是进了杨敞的家门。
几个人在客厅坐下,许延寿瞥见远处的屏风后面有动静,当即抬头往那边看去。
发现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正盯着自己。
显然这偷看许延寿的就是那许延寿的未婚妻杨黛君了。
作为女眷,遵守礼节,此时不宜来见许延寿,因此只能在屏风后面偷偷瞧许延寿两眼。
看到许延寿看过来,羞的杨黛君赶紧将头缩回了屏风后面。
许延寿看到杨黛君这样子,不禁莞尔一笑。
司马英早已经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微微一笑并未说破。
但是杨敞看到这一幕,心中颇为不悦。忍不住轻咳一声。
或许是养了多年的小白菜,一朝被许延寿这头半大小猪给拱了,让杨敞心中颇为不痛快,横竖杨敞看许延寿不顺眼。
因此,刚刚坐好,杨敞便开口对许延寿教训起来:“延寿,前些日子诏书你担任光禄丞,此职位虽只有千石,但职权甚重,莫要辜负了大将军和车骑将军的信任。”
“岳丈所教,小子定当遵从!”许延寿起身,严肃的对杨敞拜道。
大汉都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