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超小超大

第286章 (2-2)

虽然由于受到三国志的影响,在我们大多数读者印象中,关东义军联盟中除了曹操之外的大多数诸侯们,都是“莫敢先进”的。在我们对三国志的印象中,这种状态也是导致这场勤王之举失败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通过我们之前的分析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关东义军联盟既然有了计划,董卓一方自然也是要给出相应的对策。比如在洛阳东部,成功阻击曹操的“卓将徐荣”比如在南部,董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击孙坚所部的吕布和胡轸,虽然他们被孙坚打败,但接续的徐荣却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也算是为董卓的西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对于洛阳北部,其实一直都是董卓投入精力和兵力最多的方向。

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早在关东义军联盟成立的初期,河内太守王匡就率先派兵屯驻在了洛阳北部的要塞河阳津,做好了攻打董卓的准备。说起来,王匡才是最先进兵的关东义军诸侯,而不是曹操。只不过王匡的这场河阳津之战,被董卓实行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计策,偷袭了王匡的津北后方,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让王匡失去了在乱世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到后来袁绍率兵来到河内郡的时候,董卓又利用张杨和於夫罗发动了针对袁绍的叛乱,使得关东义军联盟“勤王”义举的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谍影重现 连载中
谍影重现
王弗
无处不在的黑手, 潜伏在敌人眼底,在乱世挣出一抹曙光。
183.8万字5个月前
这太子,不做也罢! 连载中
这太子,不做也罢!
曾许人间第一流
首订25写到均订近三千,高订一万三的历史小说! 放心入坑! ********** 太极殿上,李承乾怒声道:“这太子,不做也罢!” 说完,率二十余骑,一路西行而去。 从此贞观再无太子! 数年后,当有人上奏再立太子之时。 当年被李承乾怒斥的文武百官纷纷站了出来,斥责道:“我朝太子正在西域为我大唐开创万世之基!何须再立太子?” 彼时,李承乾战慕容,败阿史那,意气风发! 江河所至,日月所照,何人敢迎我华
348.8万字4个月前
夺盛 连载中
夺盛
太逍
昭帝圣诏,方术之士,聚于京都,苦求长生大药。 瀛海夷寇千帆涉海,偌大王朝鼠首偾事。 九州,千里赤地,灾祸频发。亿万黎民心惶惶,啃碎土,杀襁褓。 东洋夷寇炮打坚城,蛮夷马踏长城,鞭指京都,国祚崩裂,万民恸哭。 江庚本无野望,却奈何自身安危难保,只能与杀戮中寻求生存。 他起于微末,握利兵,披战甲,踏碎百千铁舰,斥问天下文武!
20.7万字4个月前
背枪者 连载中
背枪者
宵瑶九洲
1850,洪杨革命,皖北农村,捻子盛行。民间有所谓背枪者,善于使用长枪,一发可达三四百步,准头犹过穿杨之箭。 黄大道随父读书经商,不幸陷于捻匪。从此,养尊处优的纨绔公子,不得不面对极度非凡复杂的乡村社会。 在匪巢中,黄大道学得使用长枪,亲历捻匪打梢行动,最终投入轰轰烈烈的晚清农民运动。
9.9万字4个月前
白银赘婿 连载中
白银赘婿
白居毅
东南形胜,大月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本文逻辑严密,故事流畅,纯净无毒,欢迎品鉴。
6.8万字4个月前
明末之巨宼逆袭 连载中
明末之巨宼逆袭
小河有水
清顺治八年,东虏已占中原大半壁江山,孙可望在云贵欲图收复湖广,郑成功也在闽浙高举明旗。 然而,在夔东的深山老林里,还有一支少为人知的部队在坚持抗清,他们就是以李来亨等人为主的夔东十三家义军! 清廷所称的“巨寇小李贼”,百姓口中的“小闯王”李来亨,在夔东抗清长达二十年之久! 当南明军和义军都先后降清或被剿灭后,只有他仍在用生命守护中原最后一方汉土! 他穿越到了李来亨身上,面对的却是内忧外患:忠贞营
29.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