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由于受到三国志的影响,在我们大多数读者印象中,关东义军联盟中除了曹操之外的大多数诸侯们,都是“莫敢先进”的。在我们对三国志的印象中,这种状态也是导致这场勤王之举失败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通过我们之前的分析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关东义军联盟既然有了计划,董卓一方自然也是要给出相应的对策。比如在洛阳东部,成功阻击曹操的“卓将徐荣”比如在南部,董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击孙坚所部的吕布和胡轸,虽然他们被孙坚打败,但接续的徐荣却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也算是为董卓的西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对于洛阳北部,其实一直都是董卓投入精力和兵力最多的方向。
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早在关东义军联盟成立的初期,河内太守王匡就率先派兵屯驻在了洛阳北部的要塞河阳津,做好了攻打董卓的准备。说起来,王匡才是最先进兵的关东义军诸侯,而不是曹操。只不过王匡的这场河阳津之战,被董卓实行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计策,偷袭了王匡的津北后方,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让王匡失去了在乱世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到后来袁绍率兵来到河内郡的时候,董卓又利用张杨和於夫罗发动了针对袁绍的叛乱,使得关东义军联盟“勤王”义举的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